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一)》的文学作品选读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个大的阶段,分成三个完整的学习段落。
文体方面则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词等诸多种类,以诗歌的创作成就最为显著突出。在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内,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创作到蔚为大观,最终汇聚成唐诗创作的洪流。
课程学习将形象完整地展示这样一个文学演变过程,学生从学习诸多名家的优秀篇章中,可以理清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如何背?
理解意思,了解时代背景,加深印象
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一)》的文学作品选读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个大的阶段,分成三个完整的学习段落。
文体方面则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词等诸多种类,以诗歌的创作成就最为显著突出。在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内,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创作到蔚为大观,最终汇聚成唐诗创作的洪流。课程学习将形象完整地展示这样一个文学演变过程,学生从学习诸多名家的优秀篇章中,可以理清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线索。
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都要背吗?
老子巜道德经》五千字,需要背。
《诗经》中《七月》《采薇》《卫风/氓》
《唐诗三百首》
《大学》及《中庸》
《论语》,《千字诗》
《庄子》中《逍遥游》节选
《齐物论》节选
《古文观止》中《诫子书》,《前赤壁赋》,《蓝亭集序》,《腾王格序》,《北山移文》等散文
巜韩愈文集》中《马说》巜进学解》《师说》等
《孟子》中的《劝学》
《楚辞》中屈原的《桔颂》《天问》《离骚》
五、2015高三政治模拟试题
2015高三政治模拟试题
作为高中生,我们经历了三年的学习,其中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15年高三政治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哪种主权关系?
- A. 英雄主义
- B. 朋友主义
- C. 殖民主义
- D. 母子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监察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 A. 执行行政监察
- B. 执行立法监察
- C. 执行政务监察
- D. 执行人事监察
- 电子邮件传达即时信息和提供即时反馈的特点属于下列哪种形式的传播?
- A. 主动传播
- B. 垂直传播
- C. 密集传播
- D. 双向传播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题
请阅读以下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案例一:中央控制和完全分权的两种比较
某学校领导对该校各种资源都进行了全面调配和统一管理,教师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学籍管理以及各个部门的预算都由中央决策。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确实能够有效地实现整体的协调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决策时间较长,权责不清,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问题一:请分别列举中央控制和完全分权的优点和缺点。
解答:
- 中央控制的优点:能够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整体管理,确保了学校的稳定运行;能够加强决策的权威性,提高决策的效率。
- 中央控制的缺点:决策时间较长,制约了学校对市场变化的及时反应;权责不清,容易导致推诿和责任不明确。
- 完全分权的优点:能够实现高效决策,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能够激发教师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 完全分权的缺点:资源可能分配不均衡,缺乏统一协调;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冲突和分歧。
问题二:你认为在某学校中,中央控制和完全分权应该如何结合运用?
解答:
在某学校中,中央控制和完全分权应该结合运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中央控制的层面和完全分权的层面实现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的提高。
在决策层面,针对一些重要的决策,可以采取中央控制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决策的权威性和整体的协调性。
而在具体执行层面,可以采取完全分权的方式,给予教师和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中央控制和完全分权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第三部分:论述题
论述题一:请谈谈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
解答: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互联网改变了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政治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候选人信息等,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途径。
其次,互联网的兴起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另外,互联网也带来了政治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一条政治新闻或者政策的发布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改变了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促进了政治信息的快速传播。但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失真、网络安全等,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以上就是关于2015年高三政治模拟试题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这些试题的介绍,大家对政治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备考中取得好成绩!
六、知友们,汉语言文学推荐哪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先秦两汉部分
先秦部分
一、神话
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 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后世诗人作诗,也很注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蕴藉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品)
4、重点作品:
※(1)《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 女主人公心地善良,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心爱的人。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休弃。被弃后他一方面非常悲伤,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最后还是镇定而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上与氓决绝。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刚强而有主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因此,她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解释: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希望。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句意为:请你不要生我气,就以今秋为婚期。
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信:真实,诚实。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 违背;此处指违反誓言。是:指代誓言。已:止,结束。
句意为:当初发誓多诚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 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婚姻的破裂。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 《蒹葭》本篇是一首情歌,诗中的“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诗人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追求她的艰难,表达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苦。反复咏叹,情深意切。
三、先秦散文
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2、重点内容: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
《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
《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如:《荀子.劝学》
四、楚辞
1、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体”诗歌的创造者是屈原。最早把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楚辞体作品辑录成集的人是西汉学者刘向。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政治抒情诗。
背诵:“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解释:
(1)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頷亦何伤!
苟:只要。信:真正,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顑頷:面容憔悴,面黄肌瘦。
句意为:只要我的内心真正坚持美好的操守,精诚专一,即使一直遭受困苦,饿得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值得悲伤!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违反。规矩:这里指法度。错:同措,即措施。
句意为:现在的世俗是善于投机取巧者得势;他们违背国家的法度,改变正确的政策措施。
3.《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和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离骚》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的极端痛苦。诗人的理想是革新楚国政治,振兴楚国。诗中一再提及要实现“美政”,就是要“举贤授能”和坚持法度。诗中回顾自己为此不懈的追求和斗争经历,最后在救国事业走投无路之际,表示要以身殉国。《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诗人反复强调“好修”和美德,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
两汉部分
一、两汉辞赋
1、赋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标志。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汉赋可以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类。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出来的,所以叫“骚体赋”。 贾谊的《鵩鸟赋》是他的代表作。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汉大赋具有“铺张扬厉”和“劝百讽一”特点
2、汉代各类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1)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称作“骚体赋”。它以主观抒情为主,从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多用带“兮”字的语句。贾谊的《鵩鸟赋》是其代表作。
(2)从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盛行的一类赋,称作“大赋”。它以客观描写为主,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内容主要是铺叙帝王贵族的京都、宫殿、林苑、游猎,辞藻富丽,具有“铺张扬厉”的风格特点。汉大赋在大肆铺张的同时,总要对帝王贵族说几句规劝、开导的话,以此标榜作赋的目的是进行讽谏。但由于它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出于讽谏的意义,因此有人称大赋的这一特点为“劝百讽一”。汉大赋的形成标志是枚乘的《七发》。
(3)东汉中叶以后,取代大赋成为赋的创作主流的是“小赋”。
二、《史记》
1、首创纪传体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为历史人物传记。《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不同的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叙事方法,称为“互见法”。
2、《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记载了上至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平活动。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圣君明主的同时,本着“实录”精神,揭露了上层人物乃至最高统治者道德品格上的缺点和弱点。即使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今上”汉武帝,也作了揭露批判。
(2)赞赏为国为民、深明大义的贤臣良将,憎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以及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对这种不光彩的内幕作了大量揭露。
(3)站在同情和爱护人民的立场上,对贪官酷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专辟《酷吏列传》,为那些以杀人为乐的官吏立此存照,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4)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能不带偏见地给予公正的评价。首先发动反抗暴秦起义的陈涉,虽是佣耕出身,被写入“世家”,与诸侯同列:项羽虽然失败,但推翻暴秦主要是他的功劳,并曾一度号令天下,被写入“本纪”,与帝王同列。
(5)把一些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物写进史书,加以表彰。专为小人物立传,称颂他们的精神品格和胆识才能。
3、《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
《史记》的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的人物传记,还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4、《史记》语言艺术的特征
《史记》的语言明白晓畅,极富表现力。叙述语言通俗、简练,富有感情。人物语言精彩传神,往往只言片语就能传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
※ 5、重点作品:
※ 《项羽本纪》(节选):
(1)分析项羽的形象。
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袖;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谋的弱点,逐渐陷于孤立,最后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饱醮感情之笔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把这一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在传记的开头,先写了项羽的两件逸事。一是他小时不屑于学书学剑,要学“万人敌”,叔父教他兵法,他才大喜,但又不认真完成学业,则预示着他的英雄事业的悲剧结局。二是他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叔父赶忙捂着他的嘴,提醒他这是灭族之罪。在这样的场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项羽具有英雄大志和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这两件逸事为后面逐层展开项羽的英雄性格定下了基调。
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可显示项羽事业的盛衰过程和项羽的完整形象。
钜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奠定了项羽在反秦联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充分显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本色。除了通过诛杀宋义、破釜沉舟等果敢行为正面写出他的英雄气概外,还通过与宋义的对比,诸侯将观战和拜见时的情态从侧面烘托他的英雄形象。
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了消灭刘邦的依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怀。在这次事件中项羽的言行很少,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来凸现项羽形象。
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事业的终结,写出了他的执迷不悟和至死不失英雄本色。通过项羽别姬时的慷慨悲歌、屡次强调“天亡我”和毫无意义的大肆冲杀,写出了他心已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情。最后写他的死法也非同常人,仍然是英雄本色。
三、两汉乐府诗
1、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配制乐谱、收集歌词的专门官署,后人将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并演唱的诗简称作乐府。汉乐府最具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的歌词,我们所说的汉乐府,一般是指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归结为八个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汉乐府中两篇最著名的五言叙事诗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长篇叙事诗。
2、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首先,汉乐府中出现了《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等完整的叙事诗,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其次,汉乐府中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些诗歌往往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片断来即事即景进行抒情,具有生动真切的艺术效果。
(2)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作品主题起了很好作用。
(3)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3、重点作品:
※《陌上桑》:
(1)本篇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
解释: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行者:过路人。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摸。髭须:胡子;唇上为髭,颔下为须。少年:指青年男子。著:戴。帩头:包束头发的纱巾。来归:归来,回到家中。但:只。坐:因为。
这几句的意思为:过路的人看到罗敷的美貌,放下肩上的担子,抚摸着胡子忘情地观看。青年男子看到罗敷的美貌,搔首弄姿地摘下帽子,重新包束头上的纱巾,想以此引起罗敷的注意。由于观看罗敷,耕田的人忘掉了手中扶住的犁把,锄草的人忘掉了握住的锄柄。回到家中对自己的老婆抱怨生气,只因为在外面看到了罗敷。
(2)本诗的思想内容和罗敷形象。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诗中着力塑造了罗敷美的形象。她不仅美丽无比,而且乐观机智,自信自尊,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美的理想和斗争精神。
(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参看上文)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东门行》这首诗中描述了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片断:丈夫不堪忍受家中无衣无食的困窘之状,拔剑而起;妻子牵衣而哭,竭力劝阻,但丈夫去意已定,义无反顾。这一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困化给下层人民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艺术特色:本诗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片断和采用对话形式,鲜明地体现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特点。诗以杂言写成,句式长短参差,用以表现夫妻对话声口毕肖。妻子的柔顺善良、安分软弱,与丈夫的粗豪刚勇、铤而走险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丈夫的“出”而又“入”,“入”而又“去”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描写,以及丈夫“拔剑”和妻子“牵衣”动作的描写。也都非常成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本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以为是古辞,题为《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用两人合葬化为鸳鸯的结尾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四、汉代古诗
1、《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编在一起的19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的作品,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表现人际关系和探讨人生意义两类。表现人际关系的作品都以感伤离别为主题,多写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是东汉时期文人士子远离家乡亲人外出求取功名时的真情实感;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生短促。至于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除了一两首诗说要谋名夺利以外,大部分作品都鼓吹及时行乐。透露出这些文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前途的极度失望。
3、重点作品:
※《行行重行行》:
①解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忘故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
②本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写思妇对离家日久的游子的思念。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无一奇字奇句,甚至以穿衣吃饭之事入诗,全是家常口语,但却表达了极深沉曲折的感情。抒情缠绵深挚。本诗先忆别时情景,再说路远难会,后写相似之状,最后以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作结。通过对思妇感情的发展、曲折的描写,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恰切运用比兴。诗中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比喻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抱怨之情;用“浮云蔽白日”来比喻游子可能在外受到诱惑而薄幸不归,写出了她的相思之情的颤栗。这两处比兴含义丰厚,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增强了本诗的感染力。
《上山采蘼芜》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地下。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
测试题
1.以《诗经》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简析《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3、把《卫风·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4、分析《卫风·氓》中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5、《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作者是怎样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的?请根据全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6、分析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7、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
8、《陌上桑》第一段刻画罗敷之美,历来为人激赏,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这样刻画的艺术效果怎样。
9、《陌上桑》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非常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10、《陌上桑》具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氛,说说这种喜剧气氛是怎样产生的。
11、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妇对于游子的思念中包含着哪些内容,她的情绪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2、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比兴句子找出来,说明它们的比喻意或象征意。
13、简析《史记·项羽本纪》(节选)是怎样刻画项羽形象的,作者的倾向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4.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往往在传记的开头记载一两件人物早年的小事,请以《项羽本纪》为例,说说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
15、简述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6、简述《战国策》长于辞令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建安诗赋
1、基本常识:
(1)建安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 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曹操是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的作家。曹操善于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王粲被刘勰《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2)何谓“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的代表作家“三曹”、“七子”等都曾经历社会动乱,饱尝战争的忧患和颠沛。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灾难和人民痛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理想。作品词采壮丽,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久远的优良传统之一。
2、重要作家及作品
※曹操《短歌行》:
(1)解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厌:满足。周公:名姬旦,西周初政治家。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人才而“一饭三吐哺”。归心:民心归附。
句意为: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水不满足于它的深,我也不会满足于人才的多。我要像古代的周公那样虚心接纳人才,使天下民心都归向于我。
(2)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②曲折跌宕、反复咏叹的情感表现
本诗在谋篇构思上独具匠心。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③比兴手法
本诗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把贤才比作明亮的月轮,表达了尊贤爱贤之心;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都起兴恰当,比喻贴切,使诗人思贤若渴的心情的表达更加曲折婉转,更有艺术感染力。
④语言形式特点
曹操的时代,《诗经》的四言形式早以衰落,而曹操却仍用四言形式写出卓越的作品,本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诗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四句,是引用《诗经》成句,引得自然,与全诗融合无间,无剽窃之嫌,有借助之美。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1)解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千里马。枥:马槽。烈士:建功立业之人。不已:不止。
句意为:千里马即使老伏槽枥,仍怀着奔驰千里的志向。建功立业之人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休止。
※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个练就一身高超武艺,一心报国而不顾家庭,视死如归的游侠少年形象。全诗感情激烈,斗志昂扬,表达了作者急于建功立业以拯世济民的思想感情。曹植“生于乱,长于军”,在父亲曹操的影响和时代的感召下,早就立下了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游侠少年的形象正是这种志趣和抱负的生动体现。本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和铺叙手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为国杀敌而不惜捐躯的游侠少年形象,以抒发作者要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急切心情。
※曹植《洛神赋》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二、正始诗文
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嵇康和阮籍是著名文人群体“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阮籍的主要诗歌作品是《咏怀诗》82首。他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作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夜中不能寐”一诗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里的诗人内心苦闷,末两句更充分表现出他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独坐空堂上”一首则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孤独索寞的感情。
在魏晋易代之际,最刺激诗人心灵的是政治的恐怖。“嘉树下成蹊”一首,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一日复一夕”一诗更表现了诗人处于这种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
三、西晋诗歌
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到消极的过程。左思妹芬为贵嫔,他一生仍不得志,这主要由于出身寒微而得不到门阀社会的重视。正是这样,诗人把笔锋转向了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后半更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连古人的牢骚都给发了。这就扩大了诗歌包含的内容,加强了诗的思想感染力量。
四、东晋诗文
1、基本常识:
东晋最有成就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大类,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陶渊明。
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1)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
(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大量地描写了农事劳动,将自己参加劳动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形诸歌咏。
(3)基于对农民思想愿望的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陶渊明晚年创作了《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的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这篇作品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它不仅概括了作者自己在长期田园生活中的感受和对封建社会的体认,而且也表达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3、主要作品:
※(1)《归园田居(其一)》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归园田居(其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饮酒(其五)》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
4、陶诗的艺术特色
(1)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2)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3)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所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五、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西洲曲》,这是一首“侬亦吐芳词”的闺情诗,一个少女倾诉了她的四季相思之情。诗中虽没有出现春夏秋冬等字样,但通过“折梅”、“采莲”、“望飞鸿”这类带有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时序的变迁还是非常清楚的。此诗表情细腻,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两句,结合眼前景色,作自我写照,言外便含有无限自怜自惜之意,不惟取喻新颖,属对自然。又如从“采莲”,更生出“弄莲”“怀莲”等事,便觉一往情深,无限低回。按《子夜夏歌》:“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则此处“莲”字亦属双关,有望“怜”意。又此诗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更加强了诗的节奏美,声情摇曳,语语动人。结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涉想新奇,余味无穷。范云《闺思》诗:“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又李白的名句:“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都是从此化出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六、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歌》。
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二十七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的确是“千古绝唱”。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也可以说是一出喜剧。它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异曲同工,后先辉映。木兰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的。她是一个勤劳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功成不受赏,气概又表现得如此的磊落轩昂。回到家里,在爷娘姊弟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同行的伙伴才惊讶地认出这个转战十年,功勋卓越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更使这个勇敢、坚毅、纯洁的姑娘显出了天真、活泼、机智的本来面目。《木兰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木兰既是现实人物,又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在表现手法上,《木兰诗》也具有两结合的因素。繁则极繁,简则极简。如开头一段写木兰的问答和买马都很繁。但不如此夸张铺叙就无法渲染人物的紧张心情和战争气氛。十年征戍,艰苦备尝,事情原很多,但作者却写得极简,只用“万里赴戎机”六句三十个字就包举无遗。作为繁简的标准的是人物的特征。从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扣紧“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进行剪裁和描写的。《木兰诗》的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但它们在生动活泼的基调上取得统一和协调。此外,如句型的或整或散、长短错综,排句的反复咏叹,譬喻的新奇幽默等,也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七、南朝诗文
1、基本常识:
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谢灵运、鲍照和谢脁。第一位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的写景名句。 南朝宋代诗人中对七言诗体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鲍照。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
2、主要作品:
《拟行路难》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这是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这一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非常丰富。首先,他在这里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其三、其四两首中,前一首虽然没有说出他所愁叹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吞声踯躅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到他胸中的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在后一首里,这种悲愤不平之气,一开始就在对案不食、拔剑击柱之中爆发出来,他宁肯弃置罢官,也不愿碟躞垂翼,受人压抑,这就是他所以愤慨不平的内容。最后两句,更鲜明地表现了他孤直耿介的性格和对门阀社会傲岸不屈的态度。
八、北朝诗文
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拟咏怀》27首是他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庾信诗歌以他出使西魏,被留不返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是梁代的著名宫体诗人。留仕北朝后虽受优待,但内心却异常痛苦,常怀故国之思,作品从内容到风格也为之大变。《拟咏怀》27首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这组诗反复倾诉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流露出屈仕北朝的深深内疚,对自己的屈辱境遇发出沉痛的悲叹。 庾信后期的诗歌善于运用典故,贴切地表现思想感情,并且工于声律、句法而又重气质贞刚,以老到深沉的笔墨给荒凉的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是南北朝诗歌之集大成者,为唐诗的繁盛做了铺垫。
《拟咏怀》第十一首,追述了梁元帝在江陵败亡的悲剧。三、四两句,写的是南朝人民在国破家亡后被西魏俘掳、屠杀的悲惨情景。《南史·元帝纪》说,江陵陷落后,西魏“乃选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小弱者俱杀之”。诗人虽然不敢明言,但是从杞梁妻哭倒长城的冤痛悲怆的哭声中,我们可以想见北朝统治者的残酷罪行。直虹、长星两句,写梁元帝的兵败情景,也有很强的暗示力量。最后两句,感慨梁朝君臣只顾眼前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心情也极为沉痛。
九、魏晋南北朝小说
1、基本常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小说发展粗具规模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两大类。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对后世笔记小说和小品文影响深远。
2、主要作品:
※《搜神记·干将莫邪》(又名《三王墓》):
(1)本篇写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造剑,剑成反而被杀,其子赤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悲壮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罪行,表现了人民对暴君的憎恨和对侠义英雄的赞颂。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民对残暴统治者的强烈的复仇精神,是中国文学中少有的。
(2)故事以很短的篇幅,写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复仇故事,得力于精练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故事中两个复仇人物——赤和山中客,说话都很简短,却都生动地表现出了各人的性格特点。如第三段中写赤与客的对话,客一问赤为何而哭,赤就说出自己是谁,要为父报仇的秘密,这表现了赤一心只想着为父报仇,心地单纯的特点。而客对赤说:“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这样的话,非豪侠之士不能说出。赤听说后,只说了“幸甚”二字,即自刎。这同样表现了赤的心地单纯,同时也表现了他强烈的复仇精神,只要能为父报仇,需要死也毫不犹豫。而客见赤尸身不倒,只说了一句:“不负子也。”这同样是重然诺、轻生死、重行而不重言的豪侠气概。
《过江诸人》(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本文写晋室南渡之初,上层士人面对国破家亡、偏安一隅的形势而产生的不同思想感情。本文艺术上除了语言的简约、准确、传神外,最突出特色是以人物语言的对比,来展现各自的思想性格。周顗在欢乐饮宴之际,仍不忘国破偏安之痛,但他说出的话却是对这种状况的悲伤与无奈,只能引起众人“相视流泪”。而王导的话,则表现了他要努力匡扶晋室、收复中原的积极进取精神。在两相对比中,突出了王导精神的可贵。
测试题
1、 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2、 曹植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前后期有何不同。
3、分析《短歌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4、《短歌行》共32句,竟有六句是直接袭用《诗经》中原句,说说这是否属于剽窃,为什么?
5、《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曹操抒发情怀之作,说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6、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7、分析《搜神记·干将莫邪》中赤遇山中客一段,说说两人的性格特点。
8、谈谈你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习体会。
隋唐五代部分
一、隋代诗歌
了解一下。
二、初唐诗歌
1、基本常识:
(1)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2)“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3)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主要作品:
※《登幽州台歌》本诗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因直言进谏而遭处罚后所作。
本诗通过登幽州台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切悲愤和孤独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的忧伤。本诗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登临之作的重在描写登临所见,而是着力表现时空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照中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是北疆原野广阔而萧索的图景,苍凉而悲壮的气氛;因而使本诗显得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三、盛唐诗歌
1、基本知识: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2、主要作品: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张若虚仅存诗二首,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为宫体诗旧题,相传为陈后主说制。张若虚这首诗虽沿用旧题,却能洗脱宫体诗的脂粉气,表现了新的思想内容。诗中细腻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好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作者对对人生奥秘的沉思遐想。诗中虽不无感伤和哀愁,但所讴歌的纯洁爱情、美好憧憬,为传统的闺情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全诗诗情、画意、哲思水乳交融,创造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诗中紧叩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展开描写,而以月为主线贯穿全篇,随着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依次展开画面和思绪;以从月升到月落为时间线索,把从天上到地下的寥廓空间,从明月、江流、花林、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全诗既完美严整,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在美景下生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富有理趣;后半部分重在抒发游子思妇之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的整体,其中还流动着一种哲理的思致。
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这些景物与花颜月色共同组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与所抒发的缅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与诗情相得益彰,读来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王维的《山居秋暝》
(1)解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逝。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作者自己。留;居留。
句意为:任凭春天的美景消逝,山中的秋景也同样美好,我当然乐意留居这里。
(2)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本诗描绘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中间两联,诗人捕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翠竹、碧荷、浣女、渔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既给人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又传达了融于画面的音响,并赋予画面以动态,创造出清新静谧的意境,典型地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李白的《行路难》
李白的这一首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行路难》等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本诗是李白欲从东鲁(今山东南部)南游越中(今浙江一带),临行前与朋友告别之作。
解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事:侍奉。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句意为:我怎能够去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自己得不到欢欣愉快。
(2)这首诗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全诗按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展开诗人的思想过程。诗人平生以修仙学道作为人生寄托,所以以海中仙山的渺茫难求开篇;又“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欲游越中,人还未行,心早已飞到了越中名山,于是有天姥仙境之梦游。梦醒后好景不在,思想复归现实,觉得人生行乐和世间万事无非如此,如梦幻,如流水,一切世俗的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不能处在必须低心下气地巴结权贵的官场中。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①别具匠心的构思
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别具匠心地围绕梦境进行构思,为驰骋幻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全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三部分,而以梦游经过为主。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游原因,以虚幻难求的瀛洲衬托实际存在的天姥,并用,夸张的对比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形象。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的经过,时间上从入梦到梦醒,空间上是山下到山上,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写梦后感慨,向朋友们表明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自己今后的去向和不媚权贵的态度,即归到“留别”的题面,又点明了主题。正因为有前面的梦幻境界,后面的感慨才显得合情合理。
②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诗中将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创造出辉煌流丽、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峻。后来梦游所见的山水奇幻、云霞明灭、众仙来会的境界,才显得真实合理,和谐统一。
③语言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全诗以七言句为主,随着感情的起伏,杂以长短不齐的句式,造成疾缓相间的节奏。如“列缺霹雳”四句,以急骤的节奏,表现电闪雷鸣、山崩石开的情景;接着改用七言句写神仙来会,以舒缓的节奏表现众仙飘然而下的情景。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内容相统一,极尽和谐之妙。
※杜甫《兵车行》
(1)杜甫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生活,并流露出深深的同情。杜甫关心国家命运,他的大部分诗篇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杜甫还勇于揭露弊政,抨击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表现出清醒的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杜甫一生始终洋溢着真挚火热的激情,在其吟咏自然景物、怀念亲友、咏史怀古的作品中,也常倾注着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时政的思想感情。
《兵车行》是他在困守长安时期所作,抨击了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破产。
(2)杜甫诗歌以精确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为基本特征。他的叙事诗长于写实,寓主观于客观;其抒情诗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则是其基本风格。杜甫擅长各体,尤精于律诗,他的律诗格律谨严,章法整饬,对仗工稳,技巧圆熟而多变,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形式,开创了新题乐府的创作途径。
四、中唐诗文
1、基本常识: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2、主要作品:
※刘禹锡的《乌衣巷》
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政治上也有进步见解。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思想。他不少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更直接讽刺了当朝的权贵。 这首诗写煊赫了二百年的王谢世族的没落,感叹六朝门阀都已成为过去。刘禹锡的诗,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胡震亨《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也很推崇。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这首诗颂扬宫廷乐师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著名作品之一。《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名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五、晚唐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2、主要作品:
※杜牧的《早雁》
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里,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这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李商隐的《锦瑟》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些诗可能有少数是别有寄托的,如“万里风波”,“八岁偷照镜”;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们也无须作徒劳的追究。这些诗中交织着他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
六、唐传奇
传奇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从六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六朝志怪小说有很大提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名篇有《南柯太守传》《枕中记》《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如《霍小玉传》等,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霍小玉传》在反映唐代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悲苦命运的同时,揭示了豪门士族和市井细民间的对立矛盾;并且能够联系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来描写爱情,刻画人物,通过性格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因此结构谨严,形象完美,富有典型意义。
七、敦煌曲子词
属于了解内容。
八、五代词
1、基本常识: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和乐歌唱的新诗体。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晚唐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经过他的努力,词的形式渐趋成熟和规范。五代时,词的两个创作中心是西蜀和南唐。西蜀词以“花间派”为代表,“花间派”因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派”奉温庭筠为鼻祖,以女色为中心,以恋情为内容,词风浓艳香软。南唐词以冯延巳、李璟、李煜为代表。冯延巳词初步洗去花间词是浮艳脂粉气息,对北宋前期词人有较大影响。李煜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2、主要作品:
李煜的《浪涛沙[帘外雨潺潺]》
这首词是他后期作品。南唐的亡国使他丢掉了小皇帝的宝座,也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这一段由南唐国主转变为囚徒的经历,使他不能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痛。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这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这就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影响。和李词的直接抒情的特点相联系,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
测试题
1、分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3、分析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4、简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特色。
5、分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6、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7、分析刘禹锡《乌衣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8、分析李贺《李凭箜篌引》艺术特色。
9、分析杜牧《早雁》的艺术特色。
10、李商隐有许多诗借写爱情来作政治寄托,这些诗又往往以《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命名,你认为他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应该怎样理解?并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1、分析李煜《浪涛沙》(帘外雨潺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宋元部分
一、北宋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北宋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和南宋时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因此,宋诗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宋诗和唐诗相比,也有创作风格的不同。大体上说,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用抒情方式表达,以情韵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胜。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大;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以梅尧臣、苏舜钦 、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针对“西昆体”的流弊,发动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清除了“西昆体”的影响,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他们的创作也初步显示出宋诗的自身特点。
北宋后期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的诗人,创作了一批内容深刻、气象一新、境界独辟的诗篇,使宋诗发展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 王安石和苏轼之后,出现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此派因南宋初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之所以称为“江西诗派”,是因为此派创始人黄庭坚是江西人。“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整个南宋诗坛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学习“江西诗派”和反对“江西诗派”的论争。
词发展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据《全宋词》所载,宋词作品近二万首,作者一千四百余位。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等。北宋词至柳永而出现改观;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位古文家。宋初仍流行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骈文,宋仁宗时,欧阳修主盟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与欧阳修同属“唐宋八大家”的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都先后参加了这场运动,并各自在散文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苏轼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散文家。各体散文都有很高造诣。
(2)主要作品: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的词承袭南唐余风,多为抒写男女恋情和流连光景之作,婉曲深情是其主要风格特色。识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本词写一个远行者在征途上的感受,借闺中别情抒发离愁。本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以递近层深之笔加强感情的表达。
上片开头三句,展开一派初春景色,是旅人途中所见。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春景过渡到离愁;春风已暖,原野上春草散发着香气,旅人正摇动马缰,走上征途。四、五句写途中所感。这么美好的季节不能和所爱的人一同度过,却要离别远行,怎能不生离愁呢?这离愁不但没有因路远时长而冲淡,反而随着时空距离的加大而更深了,正像沿途的河流,无穷无尽永不断绝,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想再没有这样恰相吻合了。梅谢柳新、草熏风暖、春水迢迢,是乐景,用来反衬离愁,以情景的反差来增强抒情效果,打动人的心灵。
下片转换角度,就闺中人着眼写离愁。首二句刻画闺中人形象,以下三句是旅人设想的闺中人心里话。她说,不要上楼倚栏远望吧,能望到的不过是芳草青青的平原,即使望到平原尽头,又有青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已在青山之外,如何望得见呢?旅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爱人的离愁,又由爱人的离愁而想到她会登高望远,想到她明知望不见却仍要倚栏凝望,这样就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他的离愁,而且感情层层加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2)柳永的贡献
①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②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③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④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前赤壁赋》
①这是一篇散文赋,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赤壁是指黄州城外的赤鼻矶。因“鼻”、“壁”音近而讹,非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这一点苏轼是清楚的,但在本赋中他仍把这里当作当年赤壁大战之地,只不过是便于抒发内心,假借赤壁之名而已。识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解释:“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且夫:况且。造物:指天,大自然。无尽藏: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适:享受、满足。
句意为: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
②这篇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当时他行动不自由,生活较困苦,内心很苦闷。他在文中借游黄州赤壁,驰骋想象,抒发了在谪居生活中,对人生的见解,表达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作者以水、月为例,认为对于宇宙、人生可以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去看:从变的方面看,盈虚、消长、荣辱、得失,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从不变的方面看,则一切都无增无减,没有变化,事物都是无尽的,而物各有主,不可强求。因此,人生应随遇而安,不必介意于生死、荣辱、是非、得失。这种齐生死、等荣辱、同忧乐、无是非的思想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成为作者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既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又包含了超脱和乐观的情怀。本文仅仅依托月夜泛舟的特定情景,借景抒情,因景喻理,使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章采用主客对话、伸主抑客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来结构全篇,以作者内心矛盾的展露、解决和感情的起伏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以写景为主,先交代与客人夜游,继而描写清风明月交织成的江山美景,然后写出主人(作者)由此而生的飘飘欲仙之感。用笔不多,却描绘出一幅恍若仙境般的明月秋江图,为以下的感情抒发和哲理阐发设置了背景。
第二层(二、三自然段)通过客人悲凉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之中。客人的议论,是在抱怨个人的无所作为,叹喟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渺小,其实反映了作者思想上悲观的一面。在客人的议论中,上文所描绘的清风明月的江山美景都染上了悲伤的色彩。如:“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用以渲染当年曹操被周瑜所困的情景;永恒的长江、明月成了他哀叹人生短暂的对立物;江上的清风在他听来也成了“悲风”,情、理与景物融合无间。
第三层(四、五自然段)主人仍从眼前美景立论,以“水”与“月”的例子,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为自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找到了支持,反映了作者思想上达观超脱的一面。听了主人的议论,“客喜而笑,洗盘更酌”,说明主人的议论胜利了。结果是主客都感到轻松愉快,烦恼烟消云散,表明作者思想感情上达观战胜了悲观。
③本文之所以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还得力于语言上的创造性。写景、铺叙都能抓住事物特征,用新鲜生动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组合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句子骈散间行、韵散结合,流宕灵活,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感,与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说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词风格多样,尤其是他率先打破传统的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豪放词,具有一种恢弘豪迈、纵放不羁、亢爽劲健的气象,富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他另有一些词则表现出清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
二、南宋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1)南宋前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四位诗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南宋后期的“四灵派”和“江湖派”都以反“江西诗派”的面目出现。“四灵派”又称“永嘉四灵”,是指永嘉(温州)的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称“四灵”。他们是: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江湖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该集中收录的基本上都是游食江湖的在野诗人的作品。宋元易代之际,诗坛涌现出了一批爱国的遗民诗人,文天祥是杰出代表。
范成大晚年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就很高,使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其中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题。或抒发以身报国、驰骋沙场的慷慨情怀,表现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或无所畏惧地揭露、批判统治集团投降政策的罪恶和危害;或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以无限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陆游兼擅各种诗体,而以七律最为出色。
(2)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等。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豪放词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求典雅、重音律的词风,代表词人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宋元之际著名的遗民词人有周密、张炎、王沂孙、汪元量、刘辰翁等。
(3)南宋优秀散文大都根植于苦难而动荡的时代土壤。南宋前期能代表自己时代的散文作家当推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南宋覆亡前后,文天祥等人,满怀沉痛的亡国之感,和至死不屈的精神,发而为文,显示了宋代散文的最后光辉
※《永遇乐》(落日熔金):
(1)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南方时某一个元宵节所作。识记:“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体会词中的今昔对比手法和以美景反衬哀情的手法。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其词多写闺情相思。金人入主中原,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其词转为抒发内心哀痛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①感情浓烈,抒情细腻,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地反映生活感受。
②语言清新朴素,擅长从民间口语中提炼出个性独具的词语,音节自然和谐,雅俗共赏。
③词风以婉约为主,又有神俊建爽的一面。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为唐琬而作的,也有人认为与此无关。后说近是。不管怎样,其中总是包涵了作者对人生的某种真切体验,才能把一对被阻隔的有情人的心理,写得如此感人。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对陆游的诗歌需要注意到一点,就是:陆游虽然自号“放翁”,其实正统观念还是较强的,所以他的诗歌无论表现报国的热情还是日常生活的情趣,大体上都是相当“纯正”而很少出格的地方;换言之,陆游在抒发感情的时候,显然受到理智的约制。因此,他的诗歌中的情感内容不够丰富复杂、活跃多变。这一点同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但性格不那么循规蹈矩而富于豪杰气概的辛弃疾相比,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
※《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
(2)辛弃疾词的主要思想内容。
辛弃疾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束缚,壮志难酬,忧愤深积,于是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辛词深刻反映论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现实,抒发了希望抗金统一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有志难骋、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尖锐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误国。辛弃疾南渡后,有一半时间罢官闲居农村,他的部分作品描写了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擅长于农村题材的大词人。
(3)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①辛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调。他善于创造雄奇阔大和瑰丽奇伟的意境,作品中常常充溢着奇情壮思。同时他也创作了许多具有清丽、飘逸、甚至缠绵妩媚风格的作品。
②辛词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常用比兴寄托手法,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把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委婉。
③辛词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他有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继苏轼之后进一步打破了词与诗文的界限,善于熔铸经史、驱谴诗文入词,使事用典,往往随手拈来。
三、金元诗词
金代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出现了杰出的大诗人元好问。
四、元代散曲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四位杂剧作家。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剧曲用于剧中的曲词,用于清唱的称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联缀而成的一套曲子。无论小令或套数,一般都须句句压韵,并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散曲和词都是以曲谱填词,但散曲与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散曲可以加衬字。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这支小令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阳图,于苍凉景色中,反映出旅人漂泊的愁思。作者精心地将一系列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末句以人物透入物态,融合画面,振起全篇,使画面给人以深远的联想。
五、宋元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用的底本,是宋代的通俗小说。宋代话本主要分为小说和讲史两大类。小说话本多是白话短篇,讲史话本多用浅显文言,初具长篇小说规模,是后代演义小说的滥觞。
六、元代杂剧
元杂剧的发展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杂剧的兴盛期。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康进之等。他们的作品都有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语言本色、雅俗共赏的特点。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窦娥冤》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其它如《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王实甫的《西厢记》也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此外,马致远写昭君出塞故事的《汉宫秋》、白朴写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梧桐雨》和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私订终身故事的《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根据水浒故事改写的《李逵负荆》等,也都是传世佳作。
后期是元杂剧的衰落期,创作中心南移到临安(今杭州),不仅作家数量减少,而且思想性、艺术性也较前期逊色。后期作家追求辞藻工丽,失去了前期杂剧语言的本色美。此时期最优秀的剧作是郑光祖以浪漫笔调表现青年女子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斗争精神的《倩女离魂》。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体制特点是:
(1)结构。一般每剧四折,另可加一楔子,楔子或置剧首开场,或置折间作过场。
(2)音乐。用北曲演唱,每折的曲辞限用一个宫调。即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并须一韵到底。
(3)演出和角色。每折都包括唱、白、科。唱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或作表情动作(科)。其行当角色,最基本的末、旦、净。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扮“花脸”和喜剧角色。
(4)每剧结尾有“题目正名”,总括全剧内容,以末句为本剧题目。
※关汉卿的《单刀会》
《单刀会》有一种抒情诗剧的特点。它的剧情很简单:鲁肃设宴约关羽过江,企图强迫他交出荆州,关羽明知其意,却不肯示弱,单刀赴会,怒斥鲁肃,智退伏兵,安然归去。剧中通过描绘关羽的英雄业绩、慷慨豪情,突出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同时,作品也突出地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如关羽过江时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对于剧情并不重要,实是作者借剧中人物来抒情: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驻马听》)
历史的行程是惨烈的,而惨烈的历史转首成空,这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地方;但是,即使如此,英雄也不能放弃他们在历史中的行动,而必须在历史中建树自己的业绩,这是令人感到亢奋的地方。所以,这一段唱词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王实甫《西厢记》
(1)《西厢记》故事出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个故事曾被改编为多种文艺形式。王实甫《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吸取前人成果,精心创作而成。《西厢记》杂剧以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故事,在体制上是一个创新。
(2)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思想感情。
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次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
(3)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这折戏主要刻画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景物描写生动,曲词自然华美。
全折可分四层。第一层为前三曲,写莺莺在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以下八曲为第二层,写离宴上莺莺哀怨悱恻的离愁别绪。再下六曲为第三层,写莺莺即将离别的心情和对张生的叮咛嘱咐。第四层为末二曲,写莺莺与张生分别后留恋低徊不忍即去的悲痛心情。
在表现手法上,中间二层曲文侧重于直抒胸臆,开头和结尾的曲词将抒情和写景交融起来,既为全篇渲染了缠绵哀怨的气氛,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开始第一支曲子《端正好》就为送别的特定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点染。蓝天白云、遍地黄花、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红叶满林,这些色彩斑斓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暮秋的景色,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这种环境气氛既能勾起人的离情别绪,又能衬托出离别所造成的痛苦心情。经霜的枫林变成红色,这在为离别而痛苦地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看来,竟是被离别之人伤心的泪水所染红,不言而喻是血泪。客观的景物,既抹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又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最后一支曲子《收尾》以夕阳残照下的四围山色映衬离愁,并以夸张手法把离愁写成车载不动,将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形象,耐人寻味。
全折文辞华美,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其中《端正好》、《滚绣球》、《收尾》等曲文,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语言虽经雕饰,但不失自然本色。
测试题
1、简述苏轼诗歌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苏轼《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分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艺术特色。
5、简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6、分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艺术特色。
7、简述李清照词的成就。
8、分析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9、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山怀古]》。
11、简述关汉卿《单刀会》的剧情梗概,分析本剧中关羽的形象。
12、简述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梗概,分析本剧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对莺莺心理的刻画。
13、分析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明清与近代部分
明清部分
一、明代诗文
明初较重要的诗人是刘基和高启。明前期“台阁体”盛行期间,一枝独秀的是爱国诗人是于谦。“台阁体”之后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主张宗法杜甫,开明代拟古运动的先河。 明中叶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反对“台阁体”诗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声势浩大的文学拟古运动。明末的不少诗人参加了抗清斗争,较有代表性的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等。
明初较优秀的散文家是刘基和宋濂。刘基有寓言小品集《郁离子》;宋濂长于人物传记和记叙文,代表作为《秦士录》和《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反对前后七子文风的重要散文流派有“唐宋派”和“公安派”。“唐宋派”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文笔叙述平凡的事件和刻画人物。《项脊轩志》是感情深厚、真挚动人的代表作品。
“公安派”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他们受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影响,提出“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创作以袁宏道的游记最出色。明末的小品文高手是张岱。他的《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都是传世的名作。
二、明代小说
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尤其是白话长篇小说。明清长篇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六大白话小说为代表。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明代戏曲
明代戏曲的主要是传奇,既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明中叶的三部著名传奇是:梁辰鱼的《浣沙记》,描写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反映吴越两国兴亡;李开先的《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王世贞的《鸣凤记》,写本朝夏言、杨继盛等朝臣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两个戏曲流派: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强调戏曲的文采情感;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强调戏曲的音律本色。
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是汤显祖,他的最杰出作品《牡丹亭》代表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全称为《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共五十五出。
《惊梦》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她的心理刻画。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塑造杜丽娘形象的关键情节。是游园惊梦唤起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热烈追求美好爱情的性格特点。
游园惊梦细致地刻画了杜丽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启迪下的复杂心理活动。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着重写她热爱自然和青春,却因初出绣房而娇羞的复杂心态;后三支曲子将她面对春景的惊喜和由此感发的对青春流失的无奈和不甘,展现得十分委婉动人。杜丽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的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充分地揭示了杜丽娘复杂微妙的心理波动。
四、清代诗文
清前期的代表诗人是钱谦益、吴伟业和稍后的王士祯。清初,钱谦益首开“宗宋”之风,而吴伟业主张“宗唐”;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成为诗坛盟主的是倡导“神韵”的王士祯,和他同时而又可以并称的是学习宋诗成就最大的查慎行。清初作为明遗民的爱国诗人有顾炎武、吴纪嘉等。清中叶能开创新格局的诗人有袁枚和赵翼。袁枚论诗主“性灵说”。清中叶较有成就的诗人还有郑燮、黄景仁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句的作者是赵翼;“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诗句的作者是黄景仁。
清初散文三大家指魏禧、汪琬、侯方域。《李姬传》《马伶传》是侯方域的代表作,《江天一传》《大铁锥传》是魏禧的代表作。
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形成于康熙、乾隆年间、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核心是倡导作文的“义法”。所谓“义”,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核心是当时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法”是指文章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结构的严谨和语言的雅洁。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传诵的散文名篇。
五、清词
清前期的三大词人是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陈维崧效法苏轼和辛弃疾、词风豪迈雄放;他词作篇什之富为古今词人之冠。朱彝尊作词推崇南宋姜夔、张炎,创立浙西词派。纳兰性德词风近似南唐二主,艺术成就最高。清中叶,张惠言强调词的比兴寄托、创立常州词派。
六、清代小说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素材多来自流传于人民群众中间的口头传说。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借花妖狐鬼,广泛地讽喻了社会现实,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进步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歌颂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蒲松龄的《促织》
写因为皇帝好斗蟋蟀,各级官吏纷纷进贡邀宠,里胥假机聚敛,造成民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一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揭露了政治的黑暗。
蒲松龄的小说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一些优秀篇章中,作者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话成分,既不破坏总体的语言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声口的毛病,这是很难得的成就。
七、清代戏曲
清初戏剧家李玉的传奇《清忠谱》将明末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的斗争搬上舞台,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反映市民阶层群众性政治斗争的剧作。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康熙年间的两部传奇:洪升的《长生殿》,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抒写南明亡国之痛。
近代部分
一、近代诗文
近代文学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1840——1919)的文学。近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极为复杂,但基本内容是反帝反封建。
近代文学的体裁,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现代文学中所具有的各种文学样式,在近代文学中都已具备。鸦片战争前后的诗坛,一是“宋诗派”,二是张维屏、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张际亮等爱国诗人。龚自珍是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诗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和理论主张,一度取得诗坛主导地位,重要诗人有康有为、梁启超、蒋智由、丘逢甲、黄遵宪等。黄遵宪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口号。
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中涌现出了一批革命诗人,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秋瑾。梁启超是“新体散文”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新体散文,尤其是政论散文抨击社会黑暗、鼓吹变法维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积极进取精神;文风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强烈的战斗性与鼓动性,是适应改良运动宣传需要的产物。
测试题
1、分析《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唱词的艺术特色。
2、简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分析《聊斋志异·促织》的艺术特色。
4、分析黄遵宪《哀旅顺》的思想感情和构思特点。
七、2009年1月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及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海洋里,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而2009年1月的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这片文学海洋中的一小片风景。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揭开这个试题的神秘面纱,并提供详细的答案分析。
试题一
以下哪部作品中出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警句?
- 《红楼梦》
-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答案:4.《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警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时候真理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而是需要我们超越自我,勇敢面对现实,接受那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真相。
试题二
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中有“神童”这一形象出现?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答案:1.李白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描写神童的篇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将进酒》。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感,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神童的神秘与追求。
试题三
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了爱情悲剧?
- 《红楼梦》
-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答案:1.《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中蕴含的爱情悲剧令人动容。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的命运转折,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核心。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爱情的细腻描绘,《红楼梦》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
试题四
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被称为“诗史合璧”?
- 杜甫
- 白居易
- 李白
- 王维
答案:2.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合璧”。白居易的诗作既有对社会风貌的描绘,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时事的独立见解。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赏,成为了后人学习的范本。
以上就是2009年1月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分析。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传承。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并为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八、大学英语三级模拟试题
大学英语三级模拟试题详解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是中国大学生普遍参加的一项英语水平测试。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提供一套大学英语三级模拟试题,包含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部分,并给出详细解答和解析。
听力部分
第一节:
-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至3小题。
-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 Who did the woman borrow the book from?
- Where does the man think the book might be?
-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至6小题。
-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
- Where does the man suggest going for dinner?
- Why does the woman prefer the other restaurant?
第二节:
-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7至9小题。
- What is the man worried about?
-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 Why does the woman think it will be fine?
-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0至12小题。
阅读部分
Passage 1
In the past, people stayed in the same job and company for most of their working lives. Today, it is much less common to work for the same employer for life. Most peopl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expect to work for many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over their careers.
However, some people are returning to an older way of working. They are choosing to work in the same way as their grandparents and great grandparents did.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nearly 1.5 million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work from home. These people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at allow them to communicate easily with customers and colleagues from their homes.
Passage 2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 crime rate in City X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Many residents are feeling worried and anxious due to the rising levels of theft and violence.
City officials have come up with a plan to tackle the ongoing crime problem. They will b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olice officers, implementing new security measures, and creating neighborhood watch programs. The goal is to make residents feel safer and to deter criminals from committing crimes in the neighborhoods.
写作部分
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短文,词数80-100字。
题目:How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参考答案:
Developing good study habits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achieve academic success. Here are a few tips to help you develop effective study habits:
- Set a study schedule and stick to it. Consistency is key when it comes to studying. Dedicate a specific time each day to focus on your studies.
- Create a comfortable and organized study space. Find a quiet place where you can concentrate and keep all your study materials organized.
- Break down your study sessions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chunks. This will help prevent burnout and improve information retention.
- Use a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such as summarizing information in your own words, creating flashcards, or teaching the material to someone else.
- Take regular breaks during your study sessions to relax and recharge. This will help improve concentration and prevent mental fatigue.
- Seek help and clarification when needed. Don't hesitate to ask your teachers or classmates for assistance if you're struggling with a particular subject.
翻译部分
将以下英文短文翻译成中文: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I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ork, and access information.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our world is becoming more interconnected than ever before. From smartphones and social media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has transformed every aspect of society. It has made our lives more convenient, efficient, and connected.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our reliance on technology and our personal well-being. While technology offers numerous benefits, it is essential to disconnect from screens and engage in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Additionally, we must also be mindful of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s of technology, such as privacy concerns and addiction. Overall,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greatly enhance our lives, but it should be used responsibly and in moderation.
九、2015高三数学模拟试题
2015高三数学模拟试题
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一直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科目之一。特别是高三学生,他们面临着严峻的考试压力和复杂的数学题目。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我们整理了2015年高三数学模拟试题,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选择题
1. 给定函数 f(x) = 3x2 - 7x + 2,求 f(4) 的值。
2. 如果 a + b = 7,且 a2 + b2 = 37,求 ab 的值。
3. 已知 sinθ = 4/5,且 θ 为第二象限角,求 cosθ 的值。
4. 若 a:b = 3:5,b:c = 2:7,求 a:b:c 的比值。
5.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 = 90°,AC = 12 cm,BC = 5 cm,求 AB 的长度。
解答题
1. 某城市过去5年的人口分别为 800 万、820 万、840 万、860 万和 880 万,请问该城市在未来第6年的人口预测值是多少?
2. 现有一链条由10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重量都不相同。给出其中任意三个连续环节的重量比例,求第一个和第九个环节的重量比例。
3. 若两座高楼相距 100 米,顶部和底部的角度均为 30°,求这两座楼的高度差。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1 过点 A(4, 1) 且 L1 的斜率为 3,直线 L2 过点 B(-1, 0) 且与 L1 垂直,求直线 L2 的方程。
5. 设函数 f(x) = x3 - 3x2 + 2x + 1,求 f(x) 的单调递减区间。
解析与答案
选择题:
- 将 x = 4 代入函数 f(x) = 3x2 - 7x + 2,得 f(4) = 3(4)2 - 7(4) + 2 = 34。
- 根据数学恒等式 (a + b)2 = a2 + b2 + 2ab,代入已知条件得 49 = 37 + 2ab,即 2ab = 12,所以 ab = 6。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三角形的第三条边 AC 的长度为 √(122 + 52) = 13 cm。
- 设 a = 3x,b = 5x,c = 7x,代入 b:c = 2:7 得 5x:7x = 2:7,解得 x = 2,所以 a:b:c = 6:10:14。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 的长度为 √(122 + 52) = 13 cm。
解答题:
- 该城市人口每年增加20万,所以下一年的人口预测值为 880 + 20 = 900 万。
- 设第一个环节的重量为 a,第二个环节的重量为 b,则第三个环节的重量为 a + b。根据已知条件得 a:b = 1:2,b:(a + b) = 2:3。解方程组得 a = 2,b = 4,所以第一个和第九个环节的重量比例为 2:8。
- 由正弦定理可得高度差 h = 100 × sin30° = 50 米。
- 直线 L1 的斜率为 3,所以直线 L1 的方程为 y = 3x - 11。由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得它们的斜率之积为 -1,所以直线 L2 的斜率为 -1/3,过点 B(-1, 0) 可得直线 L2 的方程为 y = -(1/3)(x + 1)。
- 求 f'(x) = 3x2 - 6x + 2,令 f'(x) ≤ 0,解得 x ≤ (3 - √7)/3 或 x ≥ (3 + √7)/3。所以 f(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3 - √7)/3] ∪ [(3 + √7)/3, +∞)。
以上就是2015年高三数学模拟试题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多做练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复习计划和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祝愿所有高三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十、英语三级考试模拟试题
英语三级考试模拟试题
学习英语是许多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与挑战。其中,英语三级考试是许多学生的目标,也是他们在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这一考试,以下是一套模拟试题,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听力部分
第一节: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buy?
- A. A book.
- B. A pen.
- C. A dictionary.
2. Where was the man yesterday afternoon?
- A. At home.
- B. At a cinema.
- C. At a restaurant.
第二节: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以下问题。
3. What does the man do?
- A. A doctor.
- B. A teacher.
- C. A lawyer.
4. How long has the woman been feeling sick?
- A. Two days.
- B. A week.
- C. Three days.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以下问题。
5.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 A. In a library.
- B. In a store.
- C. In a hospital.
6. What will the woman give to the man?
- A. Some medicine.
- B. A book.
- C. A phone number.
阅读部分
第一篇:
Once upon a time in a small village, there was a little girl named Lily.
7. What was the girl's name?
- A. Rose.
- B. Daisy.
- C. Lily.
8. Where did Lily live?
- A. In a city.
- B. In a village.
- C. In a town.
第二篇:
It was a cold winter day, and snowflakes were falling from the sky.
9.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 A. Sunny.
- B. Rainy.
- C. Snowy.
10. What was falling from the sky?
- A. Snowflakes.
- B. Raindrops.
- C. Leaves.
写作部分
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短文:
题目:我的假期计划
要求:1. 描述你计划中的假期活动。
2.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活动。
3.提出你对假期的期望。
范文:
我计划在假期期间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和博物馆。首先,我将去参观长城,它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我非常想看看这座历史建筑的壮丽景色,并了解其中的历史故事。其次,我还计划去国家博物馆参观,这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宝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我对中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想深入了解并欣赏这些珍贵的物品。
我选择这些活动是因为我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亲身参观这些名胜和博物馆,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中国的独特之处。此外,这些活动也能帮助我放松身心,远离繁忙的学习和工作压力。
对于这个假期,我有很大的期望。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我能够增加自己的见识和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也希望在这个假期中结交一些新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美好的时光。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个假期能够给我带来愉快和难忘的回忆。
以上就是关于英语三级考试模拟试题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