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说粤语是最接近古汉语的?

172 2024-03-06 21:18 admin

粤语吹的脑残逻辑而已。粤语吹的逻辑漏洞百出,我来逐一反驳。

1,如果粤语最接近古汉语,为什么粤语吹从来不和各地方言对比,而只针对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并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方言,只是通用语。怼普通话没有那么多的人驳斥,否则,别说怼各地官话了,就是广东省内的潮汕人和客家人,服你们广府人吗?客家人的论调最说明问题,客家人认为推广普通话,就可以让客家话免除被粤语夺取地盘,要知道香港最早可是讲客家话的hongkong的词音就是来自客家话,而并不是粤语。

2,普通话只是现代汉语标准音,各地方言对比普通话,都显得更接近古汉语。这也是粤语出只抨击普通话而不针对各地方言的原因,因为粤语吹怼不过全国。只能怼没什么母语人口的普通话。而我这样习惯性怼粤语吹的人,也并不是主张普通话如何如何,而是主张的,官话才更接近古汉语。

3,某些粤语吹说什么粤语更接近韵书。但有一个很基础的问题,不管是隋朝切韵还是宋朝广韵,都有一个基础框架,也就是平声分阴阳两卷,而上去入不分阴阳,上去入各一卷,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共五卷。这个框架上和普通话和各地官话也是一致的。而粤语呢?九声六调,或者说是四声九调(平上去各分阴阳,入声分阴入阳入和中入三种。)而且,这个四声九调(九声六调),全国独一份。如果全国独一份的更接近古汉语,那么韵书中的体现在哪里?没有!但各地官话大多都符合四声五调的结构。

4,如果说四声九调的粤语更接近古汉语,粤语吹一个是拿不出韵书来证明,再一个,全国各地方言都不接近古汉语,只有粤语吗?猴不要脸!

其实我敢可以举个栗子,一个祖宗的后代,必然是越相同的地方越接近祖先,而绝对不是越不同的地方。所以,若说接近古汉语,绝对是各地方言趋同的地方,而绝对不是什么唯一一个多了一个中入声的粤语。甚至按切韵广韵来说,入声连阴阳都不分的。就是短促音而已。

5,南京是第一个论证四声平上去入的地方。咱且不说入声是不是官话融合吴语之后的发音特点,咱就说入声是古汉语特点。

其一,不在平上去之内的短促音是不是入声?

其二,定义入声是1500年前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南京,南京话1500年来,始终有入声。南京作为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始终保存入声。谁敢说哪里的战乱比南京还多,多到入声因为战乱而丢失?不可能的,统治者如果有闲工夫管平民怎么说话,那为什么方言始终没有统一呢?

6,还是之前那个逻辑,越是趋同的越接近古汉语。否则,别问为什么北方人听不懂六南方言(西南官话即是官话,也是南方方言,北方人是可以听懂的),六南方言之间就听的懂吗?如果同样继承自古汉语,那必然是能互相听得懂的部分来自古汉语。那些互相听不懂的地方,只能是本地化的非汉语古语和俚语。

7,我还要提一下河南话,也提一下河南话标志性口语『中』,中字的用法只有河南附近才有。而且是常用口语。古汉语有文言分离,口语的用法很少出现在文言文,也就是古代书面语上。但是中的用法却符合另一个字的造字逻辑。这个字就是——史。

河南方言的中,是中庸中肯正确的意思。而小篆之前的,口,中,史,这三个字的口字部分都有两个向上翘起的“嘴角”,一个口一分为二,这就是说话不偏不倚的意思,说话不偏不倚,并执笔(篆刀)记录下来,这就是——史。(史字下半部分和文的下半部分是一样的,篆刀刻字也)。

也就是说,河南话口语的中字的用法符合史字的造字逻辑。所以,足够证明古代口语甚少成为文言文。但却可以证明自古至今中字都有中庸中肯不偏不倚的意思之下的口语用法。

而这个中的用法,却并没有走出河南多远。某些六南方言,包括粤语,根本没有什么古汉语口语用字,却把文言词汇当口语用,这是接近古汉语吗?这只能说明,古汉语到六南只是文字传播过去而已。口语方面几乎没有。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行,而绝不是什么行路。古代典籍并没有行路一词。

8,粤语吹总喜欢拿出一些古诗词押韵方面的问题,论证谁更接近古汉语,但是粤语吹不仅仅不敢提供不押韵的古诗。甚至也是始终对比普通话,比如咏鹅,在粤语里押o韵。普通话e韵o韵都有,但粤语吹却不提很多官话方言咏鹅是押e韵的问题。

还有悯农一诗,粤语是不押韵的。一首诗的代表性虽然不大,但仔细看一下悯农的韵脚。u韵的午土苦三个字。这三个字,都是国人自古至今的常用口语,午是最基础的时间用词,土是农耕民族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见到的东西,苦是五味之一,最基础的味道,最容易找到的味道。这三个字粤语里面却不押韵,充分说明粤语口语自成体系,根本不是继承自古汉语的口语。

9,其实很多方言都有继承自当地非汉语古语的部分,比如我作为山东人就从来不否认山东三大官话的不同,是因为残留东夷语多少而导致的不同。但粤语吹却从来不敢承认粤语继承了古百越语。我们本地方言的一些俚语,是没有汉语本字的,而粤语呢?也是一样,但粤语吹们是下过功夫的,这些文字,全部用口字旁的喃字来表示了。没有汉字本字,并不是古代典籍常用字,正说明这些文字,源头非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