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史教师教学反思
美术史教师教学反思: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作为一名美术史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如何提高我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反思,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现在就与大家分享。
1.创设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在美术史课堂上,创设一个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我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廊和艺术展览,以激发他们的艺术感悟和创作灵感。在课堂上,我常常使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艺术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制学习,学生们能够共同探索并实践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发挥创造力,真正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2.培养艺术欣赏力
艺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我会设计一系列的艺术欣赏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学习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组织艺术家讲座,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灵感来源。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和批评,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艺术对话和辩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审美眼光。
3.注重跨学科的教学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注重跨学科的教学。我会将美术与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艺术的背景和意义。例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结合文学作品解读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跨学科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他们思考和创作的灵感。学生们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培养出更丰富的创造力。
4.鼓励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我鼓励学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艺术。在课堂上,我会提供多种艺术材料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我也鼓励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家和流派,从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同时,我会定期组织学生的艺术展示活动,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鼓励。我相信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并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语
作为一名美术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创设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培养艺术欣赏力、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和鼓励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美术史教学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乐趣的工作,我将继续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二、美术史介绍?
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三、美术教师资格证作用?
你要是从事教师的行业就有影响,不从事教师的行业就没有影响。
四、考美术教师资格证?
首先,你要具有专科及以上的学历才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师资格证。主要就是考美术方面的相关知识,你拿到证以后就可以去当美术老师,当然也是要经过招教的。
五、中外美术史考研?
美术史应该如何学习
先抛开如何欣赏不谈,中国美术史(其实任何关于xxx美术史)都非常复杂,都如同一棵主枝干与旁枝细杈交织在一起的非常错综混乱的大树。如同中国美术史。
要理解中国美术史,首先,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中国画的最最基本的知识。
按照具体的题材,中国画分为三种:人物,花鸟,山水。
按照技法的不同,中国画也分为三种:青绿,工笔,写意。
于是,个人理解,中国美术史你的理解和学习大家也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①第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按照时代顺序学习。
也就是,你可以从各个朝代开始理解和学习,学习汉——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等等各个朝代的背景,主题,画家,风格。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很有前因后果的传承感,一旦理解后整个美术史的脉络和发展就非常清晰(题主说的感觉中国美术史容易混淆,不好区分各个朝代的作品,其实是因为没有透彻的真正的理解各个朝代的特点和风格,以及过度的原因,一旦深入理解了之后,其实区分作品朝代等这并不难)但是这种方式有缺点,就是内容太复杂,记起来很费劲,太过花费时间,很可能学着后面忘了前面,如果不多学几遍很可能就像题主说的一团浆糊了。
②第二种方法,按照主题来记。
按照主题的脉络,如花鸟画在各个朝代的的发展脉络,人物画在各个时代的脉络,山水画在各个时代的脉络。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总结、归纳。按照三条线的脉络每一条都可以很连贯的进行梳理,并且可以看出中国画每个主题的发展线索和演变规律。
当然,这种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整个时代不连贯,你可能很了解中国某一个朝代的山水画的历史,但是对于这个朝代的其他主题,你可能会要想很久才能把你脑海中属于这个时代的花鸟、人物的画风联系起来。
③第三种方式,就是按照绘画技法的不同,它的优缺点和第二种类似,就是你可能对中国工笔(或其他技法)的脉络很清晰,但是却无法很清晰的将同一个朝代的技法一起进行对比。而且,这种方式记忆起来也并不方便,并不比第一种简单,很可能将中国美术割裂成奇怪的线索,所以并不提倡这种方式。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美术史按照第一种中规中矩和第二种归纳总结的方式理解记忆比较好。第一种,系统而全面,第二种,简洁扼要。
六、高考美术史专业?
美术生亦称美术特长生,以美术为专长,参加高考的考生,拥有美术方面的特长,在高考之前要参加欲报考美术生高校的美术加试,加试成绩加上高考成绩之和,高校方进行择优录取。
七、考研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外美术史该如何复习?
一位热爱艺术史尤其是中国美术史的小透明前来分享中外美术史的复习方法。我本科期间一直在学习中国艺术,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所以就先从中国美术史的复习开始
一、中国美术史:
基本内容:中国美术史主要涵盖几个板块: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石窟壁画雕塑、艺术理论等等。
绘画艺术一定是重头,有些艺术史论、美术学专业会着重考察艺术理论,其余的板块在考试的侧重上各个院校的大纲要求中都有略微差别。
中外艺术的考题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
艺术史的考研中基本分为两种考察难度,一是只考基础题,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院校的考试基本是涵盖所有知识点的,杂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种是在基础上的稍稍扩展及深化,但难度也并不会太大。这类院校一般也比较专工,常常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专一。
1、我的复习逻辑:
(1)打基础:
首先是按照参考书本的逻辑进行第一遍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按照朝代,按照绘画、书法、工艺的大致逻辑进行整理记忆。
第一遍的打基础,主要是应对最简单的基础题:比如说明某一画家的艺术风格,某一画派的名词解释或简答。
现在已经8月份,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将书本看过几遍了,这阶段我们就会发现书本的基础知识远远不够应对考试。原因就在于参考书里的知识点过于简单和单薄,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或者说如何在人人都会写点的基础题上脱颖而出?
答案就是多看书和资料。我这里不建议全然依赖网红资料,一是知识点的逻辑混乱,常常是知识的无序堆叠。二是这些书基本人手一本,想脱颖是强人所难。
看什么书?
中国美术史的书籍十分多,高质量的书籍不在少数,比较好的作者有朱良志、巫鸿、范景中、高居翰等等,如果自己不想去筛选可以去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收录的书籍质量都是没得说的。
除了书籍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拓展的资料可以加以运用?
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有效运用知网文章,这并非一定要等到复习攻坚阶段用,对补足基础知识也十分重要。
其次是有效利用网络,各个视频网站都有高质量的纪录片和公开课,(这里说的是公开课,是指各个大学老师的教课,一些网红考研老师的课我没看过,不做评价与推荐)
我的情况
基础知识的拓展我早在大学未准备考研时就已经开始了,(主要因为确切知道以后想走艺术理论方向以及对艺术史很喜爱)后准备研究生时又积累了一些,慢慢整理出来自己的笔记。看书、资料、课程的时光很快乐,但是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有条理的收录到自己的笔记中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身为一位理科生,虽然我的理科知识学的不行,但是理科思维十分根深蒂固在我的脑袋里,我讨厌知识点的堆叠,在打基础的时候我便开始了对知识点的逻辑整理,在获得大量知识之后,我不断得依据某位知网作者、某位老师、某位书籍作者的逻辑来调整自己的逻辑,虽然至今没能将逻辑做的让我个人全然满意,但是好在条理性上并不差。(拍胸脯,有底气!)
(2)宏观化:
打基础阶段算是一个浅略的微观化过程,基础打好,就要跳脱出基础阶段的逻辑,看待每种艺术的独自的发展历程。绘画中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甚至肖像画、宗教画都有其历史脉络。书法、杂项都是如此。但多数院校基本只会考察到绘画的三个主要艺术的发展历史的程度。不再去抠细节,看每种艺术形式的特质与兴衰历程,抠每个朝代的政治历史情况对某一艺术的影响。对比各个朝代艺术的不同。这阶段的学习,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
这一阶段的复习,有些已经接触到一些难度较低的论述题。
(3)继续深挖:
很多只考基础题的院校考研复习其实达不到这一步,复习的深入程度请依据个人报考院校的情况进行调整。
这时期主要去关注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艺术主张,比如谢赫六法、宗炳“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苏轼的“常理常形”赵孟頫的“古意”倪瓒的“写胸中逸气”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等等。
艺术理论的深入挖掘过程中我主要是借助书籍、知网来进行的,徐复观、宗白华、陈传席、葛路的书籍都对我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西方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的复习逻辑和中国美术史出入不大,基础阶段西方美术史的复习对我帮助较大的书籍就是比较著名的几本: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加德纳、史蒂芬的艺术通史、世界艺术史,后三本的特点都是全面,知识点的重合率高,可只选择一本。
公开课和纪录片的帮助也很大,西方艺术的纪录片质量好的一大把,公开课张路老师的文艺复兴、孙乃树老师的西方艺术都很好。深入阶段主要是书籍和知网,这就不分享了,西方艺术理论、美术史学研究的书籍一搜就可以搜到。
部分现在有的理论书籍推荐
三、复习方法与技巧:
1.图片记忆:
当我们去背诵某位艺术家的艺术特征时,枯燥的文字并不能使我们有效的理解他的风格到底是怎样的,而一张作品却可以有效的向你清晰的说明,甚至可以告诉你这位艺术家艺术上所受的影响。我记得以前听过一位老师说,艺术家很难在自己的作品上将自己隐藏,包括自己个人性情,艺术作品总是诚实的。
比如通过下图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卡拉瓦乔的暗绘风格对伦勃朗的巨大影响。
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里可以一窥其艺术特点:鲜艳刺目的色彩、平涂、鲜明的轮廓线造型,保持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受到阿拉伯纹饰的影响。
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个局部就透露着一些信息比如可知其山顶多矾头,皴法是豆瓣。
这些图片印在脑袋里,我们压根无需过多去记忆。这种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比较题,十分有效。
2.思维导图
自己动手做做尽可能简单明晰的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对知识实现梳理,使大脑更加清晰。之所以建议自己做思维导图,这是因为做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加深记忆的过程。而手写一份思维导图并不会多浪费时间,可以在背诵知识点的时候边背诵边做。调动所有感官,眼看图,手列知识点条列,嘴巴大声背诵。
除了在背诵时,思维导图还可以用于一天学习后或着复习最后阶段的知识点回忆。思维导图对学习的帮助,我就不再展开,知乎众多学习方法的答案推荐里必有。
以下是我在复习中做过的众多思维导图的一小部分,字丑勿喷呀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睡前回忆
不做过多解释,也是知乎一大把
四.我自己的笔记
扩展的资料推荐学有余力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拓展,因为我的积累时间比较长,并不适合大家照搬,重要的是复习的逻辑与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对于很多迷茫或者没有时间做笔记的学弟学妹们,我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出了中外艺术史的笔记可售,这份笔记在我复习时使用的笔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强迫症,逻辑已经调整了很多次了)。我的目标是在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逻辑清晰、简单易懂,在不难记忆的基础上又全面覆盖知识点,帮助你脱颖而出。
但是枯燥的语言不足以表现什么,直接上图,以实力说话。
八、非美术专业怎么考美术教师资格证?
可以。;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所有符合学历报考条件的考生,不限专业报考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国考已分学科或专业测试,所以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的考生,可以直接申请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上标注的学科和学段一致的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国考基本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户籍或人事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合同并由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在四川;
3)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5)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具体笔试、面试报名条件以报考省份教师资格笔、面试公告为准。
九、如何考美术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全国统一的考试,所以试卷内容全国都是一样滴要考的科目共有3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美术专业学科知识》这三门哦
十、怎么考美术教师资格证?
首先要满足美术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条件: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然后在网上报名教师资格考试,选择相应的报考学段和美术学科,先考笔试,笔试通过以后再考面试。笔面试全部通过以后,申请教师资格认定,认定通过即可取得教师资格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