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全国各界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中。为响应国家的号召,2022年8月29日,在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团委书记鲁振飞老师及其环境工程专业徐升老师、刘敏毅老师、陈艺兰老师的带领下,福建工程学院河小禹专项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农科院进行“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学习活动。
农科院陈在杰博士为实践团介绍了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让实践队成员对于农业科技和种子安全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研究所利用大麦基因降低稻田碳排放的先进技术让大家受益匪浅,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有了新的启迪。水稻田是最主要的甲烷农业排放源之一,由于水稻的缺氧、富营养和温暖的生长环境使得稻田成为巨大的甲烷“制造厂”,水稻田特殊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甲烷排放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焦点。而低甲烷稻通过调整水稻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碳分配使有机物更多进入籽粒当中,既减少了甲烷的释放,又增加了水稻的产量。
随后实践团跟着陈博士来到农科院寿山基地参观学习。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们要从种子的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保和粮食安全都是国之大者,且两者息息相关,不能只为了农业的发展,只为了保障饭碗而牺牲生态。农业发展的底色是绿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设计创新团队通过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的抗虫水稻,大幅度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进而减少农药对于环境的污染。通过水稻田各种研究成果与普通产品之间的差异对比,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技术的强大。这一望无际的稻田,包含着这群默默无闻、勤奋质朴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