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心雕龙经义?

298 2024-03-03 12:36 admin

一、文心雕龙经义?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二、文心雕龙译文?

【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 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 荡起来。

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 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

就 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 深远。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 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 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 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 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 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

三、文心雕龙赏析?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四、文心雕龙字数?

刘勰为我们留下了一部37000多字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5篇,文体论20篇,创作论19篇,批评论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总结全书的自序。

全篇分三个部分。刘勰认为,大自然赋予万物的形体是成双的,因此,反映万物的文学创作,只要对事物作全面考虑,就可“自然成对”。

五、文心雕龙时序?

《文心雕龙·时序》是《文心雕龙》中的其中一篇。《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大文论家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其中《时序》篇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

名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原文: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解释:这一句话是刘勰对于文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的重要论断,意思是: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六、文心雕龙介绍?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501—502)间。《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

      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五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其中前十篇是论有韵之文,后十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三十五种,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

      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

      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五篇,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等。

      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由于书中所论多涉及文学创作,故现代学者又多视之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综合性的文学批评专著。作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它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认为它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

七、文心雕龙目录?

《文心雕龙》全文翻译目录:                                                                     

  1.原道第一       11.铭箴第十一      21.封禅第二十一       31.熔裁第三十二       41.养气第四十二 

  2.征圣第二      12.诔碑第十二       22.章表第二十二       32.声律第三十三       42.附会第四十三 

  3.宗经第三      13.哀吊第十三       23.奏启第二十三       33.章句第三十四       43.总术第四十四 

  4.正纬第四      14.杂文第十四       24.议对第二十四       34.丽辞第三十五       44.时序第四十五 

  5.辨骚第五      15.谐隐第十五       25.书记第二十五       35.比兴第三十六       45.物色第四十六 

  6.明诗第六      16.史传第十六       26.神思第二十六       36.夸饰第三十七       46.才略第四十七 

  7.乐府第七      17.诸子第十七       27.风骨第二十八       37.事类第三十八       47.知音第四十八  

 8.诠赋第八       18.论说第十八       28.通变第二十九       38.练字第三十九       48.程器第四十九 

 9.颂赞第九       19.诏策第十九       29.定势第三十           39.隐秀第四十           49.序志第五十 

 10.祝盟第十     20.檄移第二十       30.情采第三十一       40.指瑕第四十一

八、文心雕龙是?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九、文心雕龙全文?

文心雕龙.原道

(南北朝)刘勰

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十、文心雕龙地位?

刘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30岁时开始创作的《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第一,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概念,提出了著名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观点,认为文学的发展同社会政治的变迁有紧密联系,是极为精辟的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

第三,对艺术构思的论述。作者集中论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核心问题——艺术想象。第四,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提出了著名的“六观”,即“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齐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从内容与文体是否相合、语言技巧、继承与创新、表现方法、事类、音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综合评价。

该书总结了历代的创作经验,在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批评等众多重要问题上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观点,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