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饮食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的方法通常包括营养摄入均衡、控制进食量、根据季节调理等.
1、营养摄入均衡:为了身体健康饮食上不要过于精细,可以粗细搭配.既要吃精米、精面,也要吃麦片、玉米面、高粱米、绿豆面等粗粮.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量的吃肥肉以及油炸食品,避免脂肪以及胆固醇摄入过多.
2、控制进食量:平时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吃七分饱或八分饱,不可以暴饮暴食,也不能够过饥过饱,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吃完饭以后不要马上喝水
二、健康养生饮食方法?
健康饮食通常需要保持食物营养均衡,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宏观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以及水和纤维素等。
平时需要充分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保证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粗粮等多种食物的均衡摄入,可以根据膳食指南建议分配,并保证每日饮水量。同时还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一、保持食物营养均衡:
1、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250-400g/d;
2、蔬菜和水果分别为300-500g/d和200-400g/d;
3、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225g/d(鱼虾类50-100g/d,畜、禽肉50-75g/d,蛋类25-50g/d);
4、奶类及奶制品300g/d和大豆及豆制品30-50g/d;
5、烹调油不超过25-30g/d,食盐不超过6g/d,糖类的摄入不超过25g/d。
二、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常三餐主要是通过人体能量需求而定,根据个人饥饱情况,以及体力劳动等多种因素,应该尽量保证规律饮食,同时应该适量饮食、饥饱适度,避免暴饮暴食。
根据食物能量比例分配,午餐可占一天中摄入食物总量的40%左右,早餐及晚餐一般在30%左右即可。
三、其他:
油脂、食盐等合理摄入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议日常饮食以植物为主,适量补充动物性食物,并且应该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此外,锻炼可加速胃肠蠕动,饭后可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
三、夏季饮食中医养生方法
夏季饮食中医养生方法
夏季是一个阳光灿烂、炎炎烈日的季节。在这个时候,炎热的天气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不适。为了保持健康和舒适,我们可以借助中医养生方法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在夏季可以采取的中医养生方法。
清淡饮食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消化系统会变得相对较弱。因此,在夏季应该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中医养生推崇清淡饮食,即少油少盐、少调味品,以免引起口渴和热气。
在夏季,可以多食用些绿色蔬菜、水果、清汤等清淡食物,可以帮助饮食的消化,保持人体内平衡,减轻夏季的不适感。
热食与冷饮的选择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常倾向于选择冷饮来解暑。然而,中医养生提醒我们,过量食用冷饮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夏季应当适量摄入热食。热食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食材来解暑。比如,绿豆、薏米等,可以通过煮汤或制作凉粉等方式食用。这些食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量食用可以缓解夏季的燥热感。
合理使用调味料
夏季饮食中,合理使用调味料也是很重要的。中医养生告诉我们,夏季应尽量少食辛辣刺激的调味料,以免加重火气。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可以在烹饪中多添加一些清淡的调味品,如蒜、葱、姜、醋等。
这些调味料不仅可以提升食物的口感,还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其是姜和蒜,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还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夏季的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饮食规律
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常常感到食欲不振。然而,中医养生认为,饮食规律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即使在夏季,我们也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保持每天三餐的规律,尽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饱。早餐要吃得丰富一些,午餐控制在适量,晚餐则要少吃一些,避免给肠胃过大的负担。
适量补充水分
夏季是一个容易出汗的季节,因此,适量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养生鼓励人们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湿润。
推荐的饮品包括白开水、茶水等清淡的饮料。可以适量添加些提神的食材,如柠檬、绿茶等。此外,人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来补充水分,如西瓜、葡萄等。
避免生冷食物
虽然夏季炎热,人们常常会选择一些生冷食物来解暑。然而,中医养生认为,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会伤害胃肠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因此,在夏季应尽量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可以选择用烹调方式来加工食材,如炒、煎、炖等。这样不仅能够保持食物的营养,还可以减少对胃肠脾胃的刺激。
总结
夏季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季节。中医养生方法告诉我们,清淡饮食、适当摄入热食、合理使用调味料、保持饮食规律、适量补充水分、避免生冷食物等,都是夏季饮食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季。
四、中医养生的饮食方案有什么?
一、五谷杂粮类
名称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备注
大米
平、甘
肺、脾、胃
滋阴润肺、壮筋骨、长肌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渴止泄
烦热口渴、脾虚泻泄、腹胀食少、消化不良
又名粳米
糯米
温、甘
脾、胃、肺
补中益气、暖脾胃、止虚汗
消渴尿多,自汗、虚寒泄痢
小米
温、甘、咸
心、肾、脾、胃
和中益肾、安神、解毒
脾胃虚热、心烦睡差、消渴、泄泻
又名粟米、稞子
小麦
凉、甘
心、肾、脾
养心除烦、益肾止渴
脏 躁、烦热、消渴、泄利
面粉
温、甘
脾
补虚益气、助五脏厚肠胃
易滞气作渴助湿生热
高梁
温、甘
脾、胃、大肠、肠
温中养胃、健脾、补气渗湿止痢、固肠止泻
脾虚湿困、消化不良
粘者为黍,不粘为稷
荞麦
凉、甘
脾、胃、大肠
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健脾益气
肠胃积滞、腹痛胀满 、湿热泄泻、淋浊带下
“净肠草”
玉米
平、甘
肺、脾、胃
益肺宁心、健脾开胃、益智健脑、降胆固醇
玉蜀黍、包谷、棒子
红薯
平、甘
脾、胃
益气生津、润肺滑肠、补中和血
中虚食少、产后瘀血、津伤口渴
胃痛、反胃、便溏者忌食
燕麦
平、甘
脾、肝
补脾益气、止虚汗、降血脂
土豆
平、甘
脾、胃
健脾补气、解毒
气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发芽及带绿色者有毒
山药
平、甘
脾、肺、肾
健脾胃、补肺气、益肾固精
脾虚泄泻、久痢、遗精带下、尿频、消渴
芋头
凉、辛、甘
胃、肠
通便解毒、消肿软坚、健脾益胃、化痰散结
瘰疠、腹中癖快、便血消渴
葛根
凉、甘
脾、胃
升阳散邪、解表、生津止泻
项背强急、外感发热、热病口渴、消渴、泄泻、酒毒烦热
黄豆
平、甘
脾、大肠
健脾宽中、润燥利水
疳积泻痢、腹胀
豆腐
凉、甘、淡
脾、胃、大肠
益气和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
脾虚腹 胀、水土不服、呕吐、消渴、乳汁不足
黑豆
寒、甘、微
脾、肾
益肾解水、安神明目、解毒消肿、活血祛风
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风痹痉挛、痈肿疮毒
善解诸药毒
白扁豆
温、甘、微
脾、胃
健脾益气、化湿消暑
脾虚泄泻、带下暑湿吐泻
赤小豆
平、甘、酸
心、小肠
利水消肿 、解毒排脓、利湿退黄、健脾减肥
水肿腹满、脚 气浮肿、热毒疮痛、湿热黄疸
眉豆
平、淡、涩
脾
健脾调中、利水消肿
脚 气浮肿、麻木乏力
刀豆
温、甘
胃、肝、肾
温中下气、降逆止呕、补肾
暑热烦渴、水肿
绿豆
寒、甘
心、胃
清热解毒 、消暑利水、消肿
泻痢解毒、痈肿
豌豆
平、甘
脾、胃
和中下气、利水通乳
胡麻
平、甘
肝、肾
补益精血、润燥滑肠、润肤护发、抗衰祛斑
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耳鸣肢麻、肠燥便秘
又名黑芝麻炒熟捣烂食
花生
平、甘
脾、肺
补脾养血、润肺化痰、止血增乳、润肠通便
脾胃虚弱、燥咳、反胃、脚气、乳妇奶少
莲子
平、甘、涩
脾、肾
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肾固精
泄泻、带下白浊、心悸失眠、遗精尿频
莲心苦寒清心火
芡实
平、甘、涩
脾、肾
健脾止泻、益肾固精、补中益气
泄泻带下、梦遗滑精、小便失禁
薏米
微寒、甘、淡
脾、胃、肺
利水渗湿、舒筋止痛、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食少泄泻、脚气浮肿、肺痈肠痈、风湿痹痛
五、冬季中医饮食养生 | 冬季饮食养生的中医方法与技巧
冬季中医饮食养生
冬季是中医养生的关键时期之一。根据中医的理论,冬季是阳气衰退的季节,而人体的阳气又是在夏季积蓄的。为了保持人体的平衡,冬季的饮食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冬季饮食养生的中医方法与技巧
1. 注重温热食物的摄入
在冬季,我们需要摄入一些温热的食物来增加体内的阳气。如姜、葱、辣椒等具有温热性质的食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 合理选择润燥食物
冬季空气干燥,易导致皮肤干裂、喉咙痛等问题。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摄入一些滋润燥湿的食物来改善症状。如梨、橙子、雪梨等具有润燥作用的水果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皮肤的湿润。
3. 养胃防积寒
冬季气温较低,很多人容易出现胃寒的症状。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摄入一些温暖胃脾的食物来调理身体。如山药、生姜、红枣等食材能够帮助胃脾消化,缓解胃寒问题。
4. 注意节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代谢会相对减少,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冬季我们需要注意节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免造成身体的负担。
5. 合理配伍食物
中医强调食物的合理配伍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冬季饮食养生也需注意食物的搭配。如吃肉类食物时,可以搭配蔬菜一起烹饪,以增加纤维的摄入。
饮食养生的实际效果
冬季饮食养生的方法遵循中医的原理,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提倡养生的理念旨在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和长寿。希望大家在冬季能够根据中医的饮食养生建议,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善身体状况,并享受冬日的健康与舒适。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这些中医饮食养生的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六、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人们常常把养生分为生理、心理、哲理养生三个层次。对于一般人,注重身体的健康,接触最多的就是生理养生。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当然,艾灸养生,拔罐养生,刮痧养生,推拿养生、针灸养生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七、中医养生的方法都有哪些?
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一、刮痧 刮痧具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补益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调整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等作用, 能够预防老年人慢性病并促进其恢复;对亚健康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刮痧要顺着经络刮,最好是从上到下,这样比较顺手,刮板和皮肤保持45度以下的锐角,比较不痛。刮痧时最好能用上腰劲,这样会很省力。
二、按摩 按摩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医几千年的精华所在,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会生病是气血不通郁结所致,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 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运旋荣卫”。
八、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的养生方法太多了!上千上万!小举一下哈:拔罐、灯火灸、艾灸、汤药、膏药、滋补、膏方、丸丹膏散、洗浴、浴脚、熏蒸、刺血、棒针、杵针、银针、耳穴、导引、推拿、气功、拳法、打坐、隐修、素食、辟谷、参禅、茶道、药膳、粥品、野-生品、小吃、民品、饮料、果脯、腌制品、窖藏、洞藏、冷藏、发酵、发霉变、臭变、干杂品、滋补、药酒、采药、山珍、吟诗、书法、作画、舞蹈、呤诵、猜拳、游戏、皮影、梨园戏曲、香薰、手工艺、乐曲、义诊、预测、祝由、赶山、对歌、上庙、游览、济世、扶贫、慈善、赈灾………
九、中医养生都有什么方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来自《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的十个小方法,行立坐卧,随时可做,快来一起学习吧!
01叩齿法
作用:健齿、补肾、健脾、强骨益脑、聪耳明目、美颜荣发。
方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注: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
补肾作用:肾为先天之本。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囗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健脾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强骨益脑: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聪耳明目:《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齿宜常叩,晋代葛洪《抱朴子》一书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诸病源侯论》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重视和受益于叩齿保健,尤其清晨叩齿意义更大。
02闭口调息法
作用:调整人体气机,畅通气血。
方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呼吸做到平稳,是掌握闭口调息法的要领。这样可以使得氧气分布全身,久而久之让气血畅通,利于五脏六腑的协调工作。该方法建议早上做,因为此时阳气处于上升阶段,可事半功倍。
03咽津法
作用:有助于消化。
方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中医认为,它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漱津咽唾,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
唾液的保健作用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肾为唾”,唾液由脾肾所主。脾肾乃先天、后天之本,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因此,唾液在摄生保健中具有特殊价值。
李时珍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气。心气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语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红炉点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可见,唾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帮助消化 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糜。唾液中的淀粉酶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而分解为葡萄糖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
2、保护消化道 唾液清洁口腔、保护牙齿,还有中和胃酸、修补胃粘膜等作用。
3、延缓衰老 《养性延命录》指出:“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延寿书》中亦说:“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需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这些功效已被历代养生家和气功家的长期实践所证实。此外,唾液还有防病治病、促使伤口愈合等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含有10多种酶、近10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等,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唾液腺激素等,其中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加速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成,延缓人体功能衰老。经常保持唾液分泌旺盛,直接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改善毛发、肌肉、筋骨、血液、脏腑的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
04搓面法
作用:可使面部红润,消除疲劳。
方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微微发热为度。
面部经络丰富,坚持做搓面法,还有利于延缓皮肤衰老。另外,用搓热的手心蒙双眼,这种类似熨烫的方法对于明目有一定好处。
05梳发
作用: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方法: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
梳头,是中国古代养生家重视的养生方式之一,宋朝的《清异录》中就有记载:“梳头洗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
大文豪苏东坡对这个方法也深有体会:“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要知道,头部被中医誉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集中了很多重要穴位,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可以说头部掌管着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
国医大师周岱翰指出,无论男女,即使是头发稀落的老翁,早起梳头,都能有效刺激头部诸多经穴,有助于阳气舒畅和升发。现代医学也证明,这种做法可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令人更神清气爽。
中医认为,早上梳头能升阳补气,临睡梳头能安神助睡,所以早晚梳头对人体是非常有帮助的,有时间的老人午休前也可做多一次。
06运目法
作用:清肝明目。
方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
运目,即指眼珠运转,以锻炼其功能,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1、运睛 此法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
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
2、远眺 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例如,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但又不宜长时间专注一处,否则反而有害,所以《千金要方·七窍病》把“极目远视”同“夜读细书,月下看书”以及“久处烟火,泣泪过多”等,并列为“伤明之本”。
除上述运目方法外,还可进行眨眼、虎视、瞪目、顾盼等,这些锻炼方法可使眼周围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营养,保护眼睛,增强视力。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
07凝耳法
作用: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方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
08提气法
作用:利于气的运行。
方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
09摩腹法
作用:助消化,消除腹胀。
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
摩腹养生亦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撰写的《易筋经》中记有摩腹三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隋代设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了摩腹方法:“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佳。”
唐代时,按摩术发展为独立一科,《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之疾。”并指出:“凡人肢节脏腑积而疾生,宜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明代高濂著的《遵生笺》中说:“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及腹肚。”
清代方开所传《延年九转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摩腹的方法。深谙养生之道的南宋诗人陆游,常年坚持按摩腹部,以亲身经验写下动人的诗句:“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解衣许我闲摩腹,又作幽窗梦一回”,“摩挲便腹一欣然”;“摇齿徐自定,发脱却重生,意适簪花舞,身轻舍杖行。”摩腹养生使他受益匪浅,享以85岁高寿。
10足心按摩法
作用:强腰固肾。
方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足心按摩法最好在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后进行。也可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以搓热双脚但不伤及皮肤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的功效。也可在泡脚后按摩足三里穴和涌泉穴,可达到健脾养胃固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冬虫夏草石斛瘦肉炖汤
原料:冬虫夏草10克,石斛10克,瘦肉50克,水一碗,姜汁四分一汤匙,盐1茶匙。
【健康礼盒】东阳光 冬虫夏草 正品虫草 冻干冬虫夏草 煲汤补品干货 国民礼盒 滋补高端送礼 精选4~5根/克 10克装【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京东做法:1.瘦肉切大件、洗净,然后再剁碎。2.姜去皮磨茸、留汁。3.瘦肉做成肉饼,并加入加盐、姜汁后全部用料一并倒入炖盅内,炖3.5小时,放上冬虫夏草焖5分钟,即可食用。
十、中医养生有什么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很多,适应自已的为最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