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意见?
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职,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四、申报人员任现岗位近5年以来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其中申报正高级教师须有2次以上为优秀等次,申报高级教师、一级教师须有1次以上为优秀等次。
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年均不少于72学时(其中少先队辅导员年均少先队专业培训不少于24学时)。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新精神?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广西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方案?
1. 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四、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
你好,截至2021年,海南省尚未公布具体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但据了解,海南省正在积极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具体的改革方案预计将围绕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评审程序、评定机构等方面展开,以实现教师职称评定的公正、科学、规范和有效。
五、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分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指标少的可怜,一个县一年只有2到3个指标,因此要求的条件也相当高。
高级教师指标近两年相对富余,除了按比例下达的指标外,在农村学校任教男达30年,女达25年可直接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二三级教师申报不受指标限制。
六、上海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实施意见?
日前,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解决当前职称制度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最大限度激发、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本市“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提供坚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这一改革涉及科技、经济、农业、工业制造、城乡建设、宣传文化、社会事业等多项重点领域,将惠及本市27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一、突出以用为本,分类制定评价标准
改革突出“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力求解决职称评和聘“两张皮”的现象。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根据不同系列的特点,完善学历、经历、论文、外语等基本条件,转变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象。加大工作业绩在职称评价中的权重,注重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合理设置学术技术专业水平条件,转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课题的现象。推行代表作制度,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长期在艰苦地区和远郊基层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进一步落实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再作为本市职称评审申报的前置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自主确定,或者由职称评审机构纳入评价要素。
二、丰富评价方式,畅通6类人才职称通道
改革将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探索在部分领域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解决“只评材料不评人”的弊端,进一步扩大面试答辩的范围和领域,鼓励采用考试考核、考评结合、个人述职、实践操作、业绩展示、量化赋分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通用性强的系列(专业),探索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评审提供参考。在部分系列探索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进一步关注、畅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的职称申报问题。尤其对于以下6类人才,进一步打通职称通道:
一是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5年内,可通过“直通车”比照国内同类人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二是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三是贡献大、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通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突破学历、任职资历要求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
四是支持和推动高峰人才核心团队成长。高峰人才提出评定意见后,由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确认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五是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创业孵化期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六是拓展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空间,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三、探索新兴领域评价试点,完善9个系列正高级层级
积极探索新兴职业职称试点,如网络文学、社会工作、医学工程、景观造型设计等职称评价。
另外,本市还将稳步推行工程、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工艺美术、中专教师、技校教师、舞台技师、科研实验等系列正高级职称评聘,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对已开展评价试点的工程、会计系列正高级职称,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方式。对已制定评价试点方案的工艺美术系列、中专技校教师正高级职称,今年启动首次评价工作。
四、推进4大重点领域职称改革
科技创新领域——服务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基础研究等职称分类评价,以业绩、贡献、成果为评价重点,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以及创意创造。让创新创造成果突出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释放制度红利。
经济和城乡建设领域——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城乡发展需要,完善工业、建设、经济等领域职称评审服务和评价标准,适应以互联网+为特色的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需要。
宣传文化领域——围绕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适应新媒体创新发展需要,调整完善新闻出版、艺术群文、社科研究职称评价办法,探索网络文学、现代影视创作等人才专业水平评价办法,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
社会事业领域——围绕“双一流”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围绕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完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六位一体”业绩评价办法。推进社区管理、社会救助、司法矫正、卫生服务等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改革。
五、推进“放管服”改革
“放”——继续下放职称评审权。在全国率先下放市属高校职称评审权,同时将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区县,全面推行听课说课、现场教学等实践评价。近年来,本市在下放职称评审权方面已开展了积极探索,在上海农科院、上海社科院、上海市作协试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只聘不评”,不再颁发资格证书,将工业制造、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工程高评委下放到龙头企业集团。下一步改革中,本市继续推进此项工作,将评审工作稳步下放到有条件的用人主体、行业组织等,引导建立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共同参与的评审委员会。
“管”——建立本市职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重要措施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行业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称改革工作中的不同作用。
“服”——建立健全职称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人社”,健全职称信息服务、申报服务、评审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让信息多跑路、让专业技术人才少跑腿。
七、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改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旨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1. 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相对僵化,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还旨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标准,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3. 激励教师自我提升
职称评定是一项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系统工程,通过职称的评定,既可以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又可以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职称代表了教师在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经验,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通过职称改革,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和专业能力,增加其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定机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系统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前景与挑战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前景与挑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前景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迎来较为广阔的前景。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2. 挑战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问题,需要确保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避免评价过于主观或片面。其次是改革实施的操作性问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稳妥推进,有效解决各类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可以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八、上海小学教师招聘条件?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上海小学教师招聘条件,理论上只要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就可以报名,但是,最好是师范类的毕业生,录取率比较高。
九、山东职称改革2021?
我想每一个踏入教师这个行业的人,在论及职业规划和生涯时,都无法避开“教师评定职称”这个话题。职称不仅与老师们的薪资待遇直接挂钩,更关乎着一名教师的脸面,那是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肯定和奖励。
教师评定职称,原本是为了肯定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激励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然而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却又因为各种现实问题,让教师们头痛不已。
在教师评定职称中,缺乏统一、标准的评定标准,导致出现了巨大的可操作空间。尽管根据目前的教育行情来说,教师评职称的主体要求比较一致,但是在职称评定的具体细则上,又会因为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下发的职称文件作一些改变,因此各个地区教师在评职称的要求上,难免会存在差异。
甚至同一地区区的不同学校,其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且评职称权力大多掌握在校长手里。这就难免会导致一些教学成绩优秀的一线教师,因为和领导“不熟”,从而久久无法评定高级职称。而很多非一线的人,只因善于交际,在领导面前有好印象,从而评优评职称样样不缺席!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中出现的许多“漏洞”,关于教师职称评定改革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而很多地区也开始了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可凭工龄直接晋级。
在众多教师职称改革的地区之中,河南、黑龙江以及山东等地,就明确规定:教师可凭借工龄直接晋级,比如河南省规定:在农村学校累计从教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可直接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
对于河南、山东等地的教师职称改革,首先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历来乡村教师在教师评定职称中,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而此次改革,乡村教师可以直接凭借工龄评定职称:满10年可以申报一级职称,满20年可以申报高级职称,且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的限制。
此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并且凭借教龄工龄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标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拒绝暗箱操作的情况出现,可以有效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激活乡村教育。
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形容山东河南等地为代表的教师职称评定改革,那就是老教师“躺”着拿高级职称,新教师有心无力!
然而,教师凭工龄来评定职称,看似是一个合理且非常公平公正的方式,但是它却与职称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前文说了职称的设立是为了肯定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激励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可是假如采用工龄晋升制,到了年纪就自动晋升成高级教师,那么请问还有谁会钻研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呢?
其次,教师职称评定与这名教师干了多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地还是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能力。现在很多年轻教师都有自我学习的意识,他们往往会与时俱进,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相反一些上了十多年的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非常传统的阶段,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换句话说,教师职称的评定,是基于考察教师个人能力这一条件之上的,而非不是建立在教师工作时间上的,只有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能力出众的教师,才能评上高级职称。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说凭借工龄晋升就是错误的,不管是凭借工龄晋升亦或是其他的什么方式,都是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方向,在没有正式完全运用到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中去时,都可以进行尝试。我们也期待后续能够看到其他地区能够有新的尝试和探索,切实保障一线教师的利益!
十、上海民办小学教师待遇?
上海民办小学教师比公办老师收入低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