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35 2024-07-20 20:58 admin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即儿童利用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认识客观世界。

(2)获得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例如,和儿童在一起玩玩具,当我们把玩具藏到身后时,儿童会去我们身后找这些玩具,那儿童就会认为玩具并没有消失,是客观存在的。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万物有灵论,也被称为泛灵论,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儿童的头部被桌子撞到了,他会用手拍打桌子,认为桌子是有生命的,是桌子把自己的头部撞到。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得出此结论。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妈妈要过生日,女孩喜欢洋娃娃,决定把洋娃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认为妈妈也会喜欢,体现的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不可逆、刻板性。例如,小明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小刚,但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自己。

(4)没有获得守恒概念。例如,当把一个苹果切成四瓣时,小孩不知道四瓣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一样大。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思维具有可逆性。此时,小明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小刚,反过来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自己。

(2)获得了守恒概念。到达此阶段时,再把一个苹果切成四瓣,小孩已经知道四瓣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是一样大的。

(3)进行思维活动时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做支持。例如,儿童绘画从家到游乐场的路线图,路线图没有在儿童面前呈现,但依然会浮现在头脑中,那么画路线图就是借助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此阶段的儿童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能够理解抽象符号的含义,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运算。例如,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

二、简述人力资源的职业锚理论?

创造就业机会,培养各项技能人才。

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 职业准备。典型年龄段为0~18岁。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须的职业教育。

  2、 进入组织。18~25岁为进入组织阶段。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 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是该期的主要任务。

  4、 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主要任务: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 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位职业生涯的后期。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四、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生涯发展大师萨珀(Super)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通过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

1953年,他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

五、发展阶段理论的意义?

发展阶段理论,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阶段理论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发展阶段理论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

发展阶段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六、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七、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于1940-1950年间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冲突,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种引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进而根据个体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该理论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都存在特定的心理危机。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导致人格形成的两个极端,成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机”。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品质。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适应甚至失调所致。

虽然埃里克森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师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但该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还是存在区别的,概括起来其中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人格发展的驱动力不同。弗洛伊德强调性本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儿埃里克森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把自己的人格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用以区别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阶段时期不同。弗洛伊德讲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跨越的时期更广,包括整个人生,共分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18个月,口欲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第二阶段:幼儿期(1.5-3岁,肛欲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羞怯;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4岁)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4-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

八、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1.关注生存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关注情境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骨干教师发展的四阶段论

北京教育学院研究者(钟祖荣、李晶,1998)依据教师的素质和他们的工作成绩或成果,即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化和外化,把骨干教师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期

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为做教师进行准备的阶段。

(2)适应期

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3)发展期

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

(4)创造期

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创造期的教师我们可以称为专家教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论——叶澜、白益民

(一)非关注阶段

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一直迁延到教师正式执教阶段。

(二)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该阶段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际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他们所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大多是间接性的。

(三)生存关注阶段

这一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这一阶段的新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会不自觉地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处理上。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四)任务关注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

九、中国道路理论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驾马”。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十、佩里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佩里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注意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以上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反映了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辨证思维为主过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