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98 2024-03-13 10:07 admin

一、中级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4.GDP折算指数:指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5.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6.消费函数:C=C(y):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

7.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投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8.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9.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0.投资函数:i=i(r):投资与利率之间的方向变动关系。

11.托宾的“q”说: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其中的比率称为“q”。

12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时,描述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

13.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蓄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4.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无论拥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

16.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书P428页图14-14。(第五版)

17.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描述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8.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19.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0.财富效应:指以下价格水平对消费影响的效应: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提高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更大。相反,当价格水平上升时,降低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1.利率效应:指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

22.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23.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而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发展为通货膨胀。

2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条件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不会发生变化。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就可增加需求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5.常规总供给曲线:表示在通常或常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在两个极端之间,更高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总产量,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促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入要素价格的“黏性”。

26.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27.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8.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29.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30.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31.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32.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33.奥肯定律:用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的定律。该定律认为:GDP每增长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34.痛苦指数: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35.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的货币理论。

36.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7.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38.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储蓄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39.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

40.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e –ε(μ-μ*)

41.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政策。

42.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4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4.货币幻觉: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4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实际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46.存款准备金:指银行经常保留的以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47.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应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其中“1/rd”即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48.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即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49.再贴现率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以变动货币供给的政策。

50.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二、中级宏观经济学论文可以选些什么题目?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范例一: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中国实践及经验

2、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证券分析师预测效果影响研究

3、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5、论稳增长在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中的性质

6、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胀剪刀差影响的实证研究

7、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8、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9、论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研究

10、考虑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效应的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分析

11、试析减税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

12、宏观调控理论的创新思维模型构建与中国实践

13、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

14、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15、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6、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工具和途径探讨

17、浅谈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评《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18、试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

19、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20、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三、西南交大宏观经济学试题


西南交大宏观经济学试题解析

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宏观经济学对于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南交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是该学科的一项基础考试,对学生的理论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试,也是检验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

试题一

请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核心指标,计算方法包括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产出法强调生产者的贡献,收入法关注在该经济活动中创造的收入,支出法则着眼于最终消费和投资。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扩大,而GDP则是衡量这种经济增长的指标。当GDP增长时,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总量有所增加,可以视为经济增长的表现。因此,GDP的计算方法直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试题二

请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通货膨胀是指总体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通常原因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意味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宏观经济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迅速上升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并减少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试题三

请解释宏观经济中的三角关系,并举例说明。

宏观经济中的三角关系指的是投资、消费和储蓄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变动会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

举例来说,当一个国家的投资增加时,会带动经济活动的增加,扩大总需求,进而影响到消费和储蓄。投资的增加会促使消费增加,也会刺激人们积极储蓄以满足未来的投资需求。相反,当投资减少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消费和储蓄。

试题四

请解释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央行主导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多个方面。

央行在货币政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包括制定利率政策、管理货币供应量以及监督金融体系。央行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确保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五

请简述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并评价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等。这些理论试图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评价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看法有所差异,实际应用时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经济增长理论。同时,经济增长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单一理论往往不能解释全部现象。因此,结合多种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更为合理。

以上就是对西南交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的解析和讨论。通过对这些试题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宏观经济学课本?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五、经济学微观宏观特点?

宏观经济学特点是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与趋势的基本理论,而微观经济学在性质上是关于单个厂商、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基于利益最优化追求下经济行为的研究。

二者是总体与个别之问的关系。但是,不能把个体的经济变量简单加总为整体经济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变量就是微观经济学变量的总和,否则,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六、宏观经济学之父?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他的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

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七、宏观经济学乘数公式?

宏观经济学六个乘数公式是乘数效应的产生的基础是对于消费c的定义。

(1)如果你把c看成一个自变量的话,那么,c、i、g增加多少,y就会增加多少,也不会存在乘数效应。

(2)但是乘数效应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根据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绝对的由可支配收入决定。

基本公式是:c=a+by。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消费,即不管收入多少为了维持生存都要有的消费;y代表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消费增加的比例,0<b<1。把c=a+by代入y=c+i+g中,y=(i+g-a)/(1-b)。

此时,乘数效应产生了。增加一单位政府支出g,会带来收入y的1/1-b倍的增加。政府支出乘数kg=1/1-b。投资乘数ki=1/1-b。

还有乘数效应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即投资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进一步导致投资增加,这样随着国民经济的运行不断循环,从而导致收入y的多倍增加。

假定b=0.8.那么经过无数轮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增加一单位的g。会引起y增加,0.8+0.8^2+0.8^3+...=1/1-0.8倍。

八、884宏观经济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九、如何讲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十、宏观经济学怎么学?

1、多看写和学习写宏观经济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的地方,增强对这们功课的兴趣,这样才能把一门功课学习深刻;

2、因为大家都不想学,说明他们的这门功课学习成绩一定不太好,所以你只要花多点是时间就可以读得比他们好,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