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解释?

64 2024-03-08 21:10 admin

一、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解释?

第一节 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一、故意杀人罪(第232条)

  (一)概念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

  3、犯罪主体是年满16岁以上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第233条)

  (一)概念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年满16岁以上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谓“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其他犯罪行为,虽然也是过失致人死 亡。但因刑法分则另有规定,就不再依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而依照刑法分则有关条文的规定定罪处罚。如因失火致人死亡的定为失火罪,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的定为交通肇事罪等等。

  三、故意伤害罪(第234条)

  (一)概念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以伤害造成的后果为标准,伤害分为轻伤、重伤、伤害致死3种情况。轻伤、重伤的区分应当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为统一标准;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三)认定

  1、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刑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所谓“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为实施其他犯罪致使他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即刑法分则其他条 文中关于“致人重伤”的规定,应当按照该条文的特别规定定罪处罚,不再适用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如因抢劫致人重伤的定为抢劫罪,****致人重伤的定 为****罪等等。

  2、区分故意伤害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1)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都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都是故意。区别在于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2)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都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都是故意。区别也在于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第235条)

  (一)概念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因过失造成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造成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重伤的鉴定标准与故意伤害罪相同;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过失。

  (三)认定

  过失致人重伤,刑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所谓“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在其他刑法分则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中造成他人重伤的,以该条文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再定过失重伤罪。如过失爆炸致人重伤的定为过失爆炸罪;危险物品肇事致人重伤的定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等等。

二、侵犯版权的犯罪如何量刑?

1、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违法所的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复制侵权光盘在五千张以上的,即可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违法所得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复制侵权光盘在一千张以上的,即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所列侵犯著作权行为之一,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情形,应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何为犯罪侵犯的法益,谢谢?

刑法所保护的权益,在刑法分则中有详细的直接客体说明,例如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这些都是法益

四、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有哪些?

犯罪复杂客体是“犯罪简单客体”的对称。一种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例如中国刑法第164条规定的制造、贩卖假药罪,不仅直接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而且直接危及了公民的人身健康。对这类犯罪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其侵犯的客体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犯罪的分类。[1]

例如抢劫罪虽然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但行为人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抢劫公私财物,其所侵犯的客体的主要方面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故中国刑法将它归入侵犯财产罪。但是有的国家刑法从保障人身权利出发,把抢劫罪归类入侵犯人身权利罪中。还有的国家从维护公共安全出发,把抢劫罪归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因此,当某一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时,究竟应如何决定其类罪的归属,是由各国立法者根据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并无统一的标准。

五、侵犯国家秘密犯罪的包括?

包括下面七类: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六、侵犯名誉,人格的犯罪有哪些及量刑?

  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人格权的一种。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01 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编辑本段]名誉权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利的保护之外,民法通则第101条在确认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同时,又以禁止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编辑本段]名誉侵权的构成   名誉侵权的形式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侵犯名誉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七、司法考试刑法学犯罪的分类

司法考试:刑法学犯罪的分类

刑法学是司法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犯罪的各个方面,包括犯罪的分类。犯罪的分类是刑法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刑法学中犯罪的分类。

一、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分类

根据法律的划分标准,犯罪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根据犯罪的性质不同,犯罪可以分为刑法犯罪和行政法犯罪。刑法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即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刑罚制裁;而行政法犯罪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主要是行政行为上的过错。

刑法犯罪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犯罪和非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刑法法律规定的严重违法行为,其行为人会承担刑事责任;而非犯罪是指违反刑法法律规定但不属于犯罪范畴的行为,其行为人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二、犯罪的性质分类

根据犯罪的性质不同,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依然故意进行的行为。故意犯罪分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盗窃等。
  • 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没有预见到犯罪后果的行为,但却因疏忽职守或违反管理制度而导致了犯罪的发生。过失犯罪分为过失杀人、过失伤害、过失损坏财物等。
  • 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既存在故意行为也存在过失行为。故意和过失犯罪分为故意和过失交通肇事、故意和过失损坏公物等。
  • 主体犯罪:主体犯罪是指单独一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主体犯罪分为个体犯罪和合伙犯罪,个体犯罪指由单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合伙犯罪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 非主体犯罪:非主体犯罪是指由组织或机关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一种集体行为。非主体犯罪分为组织犯罪和机关犯罪,组织犯罪指由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机关犯罪指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行为。

三、犯罪的层次分类

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行为的危害方式不同,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普通犯罪:普通犯罪是指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一般犯罪行为,属于一般性的犯罪。普通犯罪包括盗窃、故意伤害、诈骗等。
  • 严重犯罪:严重犯罪是指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严重犯罪行为,属于严重性的犯罪。严重犯罪包括杀人、强奸、恐怖袭击等。
  • 特别严重犯罪:特别严重犯罪是指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特别恶劣的犯罪行为,属于特别恶劣性的犯罪。特别严重犯罪包括恶意杀人、绑架勒索、恐怖大案等。

四、犯罪的周期分类

根据犯罪的周期不同,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单次犯罪:单次犯罪是指犯罪行为发生一次,即只实施一次犯罪行为的犯罪。单次犯罪主要包括抢劫、盗窃等。
  • 连续犯罪:连续犯罪是指犯罪行为连续多次发生,即实施多次类似犯罪行为的犯罪。连续犯罪主要包括连续盗窃、连环杀人等。
  • 串联犯罪:串联犯罪是指犯罪行为领导组织以某种手段串联、组织实施多起犯罪的行为。串联犯罪主要包括恶势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等。

总结起来,犯罪的分类在刑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犯罪行为进行辨析和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研究犯罪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司法考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八、如何区分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行为是违法还是犯罪?

我搜网络知识产权搜到你这条 点进去看看评论头像有点熟悉 笑死我了

九、犯罪心理学测试题的分享?

测试题如下:

题目一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他去吃真企鹅肉的时候发现了事实,才明白是他朋友割肉给他维持生命,所以他内疚自杀了。

题目二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由于随火车进入了隧道一片漆黑,他以为自己刚刚治好的失明又复发了,受不了这个突然打击就自杀了。

题目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当男孩知道这个河没有水藻的时候,他才知道当初缠住自己脚又被自己踢开的“水藻”其实是他女朋友的头发,由于自责而自杀。

十、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刑法适用及辩护?

我国《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专利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象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犯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