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管理流水线上的员工?这个问题对于如今的制造业确实比较头疼。为什么呢?
很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用工量比较大的工厂,一年到头都在招聘一线作业员,招聘效果也不理想。工厂人员流失大,很多人招进去做不了两三个月就要离职。人员的快速流失,导致工厂出现青黄不接,很多产品都会存在质量隐患,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去管理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呢?以下不才,是我自己的看法,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据我所知很多制造业工厂对工人的年龄都有要求,年龄过大(一般不会超过40)的不会接收,这就导致很多工厂里面都是小年轻,基本上以85/90后为主了。而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父辈的完全不一样。上一辈工人所处的时代物质匮乏,吃了不少苦。适龄劳动力人口多,竞争大,大家都以能当工人,有个铁饭碗为荣。犹记得十多年前找工作进厂也是企业挑人,很多人为了谋得一份工作还找人拖关系送礼,进去后做事都比较认真本分,也好管理。而现在大不一样了,随着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新一代的工人生活在物质基础比较丰富的年代,而且见识广,视野开阔,制造业用工市场主动方已经从企业转变为新一代员工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当有员工招聘进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管理呢?
收起官腔
很多工厂管理者大多保持了一种满是官腔的习性,喜欢对下属颐指气使,这一套在90后这里显得有点儿鸡肋。在他们看来,管理者与员工都是替公司干事的,工作上只是合作关系,管理者应该将上级对下级的那套呼来喝去收起来,大家站在同一平面更能利于工作上的交流。
要有同理心
管理者需要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为他人着想的一种移情行为,并且会思考他这么做的动机、心情等等,再将自身带入其中,思考自己会怎么做,如果别人行为与自身一致,同样也能接受他人的行为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员工因为拉肚子请假去医院,而你也能体谅员工批准请假,这种以心换心,充满人性关怀的管理者正是90后所喜的上司。
珍惜敢说话的人
工作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说对就一定对,但是管理者似乎都具备这种绝对性的权威,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容侵犯。一旦有人指出工作上的问题,管理者就像被抓了小辫子一样,无法容忍敢提意见的人,只会想着怎么给他难堪。而事实上90后喜欢提意见,而且不是一般的热衷。所以,在做90后上司的时候,你还得包容甚至是鼓励这种提意见的行为,这样不但能够收获更多的好点子,还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留住了人才。
适当的幽默
都说“幽默是最好的空气”,因为幽默在调节气氛、个人的性格特征、沟通交流、为人处事上是一种再积极正面不过的态度。在开会或者休息时,偶尔的幽默能调动公司气氛,适当的减少工作压力;在交流场面一再尴尬的状态下,幽默就是最好的良药...恰好90后又生活在段子、表情包满天飞的幽默中,他们偶尔感受到来源于上司的幽默,显然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们也会去想:“原来上司也和我们一样啊!”90后一旦找到了和上司的共同点,说话、办事、工作都对你亲近了不止一两个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