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最牛工程师?

159 2024-01-16 04:39 admin

人物简介:谭可可,火箭军某部某研究室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3级,文职1级,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先后获全国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军队勘察设计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其领衔的创新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火箭军某部某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谭可可记三等功。

谭可可为何能够获此殊荣?听听他矢志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循着他肩负使命上下求索的脚步,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设计牛人——创新的灵感在于关注异常

这些年,谭可可值得称道的故事不胜枚举。

谭可可从事国防工程设计工作才几年时间,就崭露头角。那一年,单位受领4万平方米某重点工程的改造项目,建筑面积巨大、功能要求复杂、资料经验欠缺,有没有把握完成?众人心里没底。

谭可可主动请缨,巧妙借鉴融合了国内外20多家类似项目方案,仅用1个月完成设计方案,并一次性通过甲方评审。当得知项目牵头人还不到30岁时,某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赞叹不已。

在为某国防工程勘察选点时,由于当地土质风化严重,地质条件恶劣,重新选址还是继续勘察,队员们一筹莫展。消息传回所里,谭可可铺开勘察地域的等高线地图,仔细看了起来。半天后,他圈出了几个重点勘察区,提出扩大范围、延长时间、全专业会诊三条意见,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他带领下,选点任务顺利完成。

众人皆惊呼“神了”。对此,他笑而不语。其实,大家心里清楚,这一场场振奋人心的漂亮仗,绝非偶然。

他是一位业余摄影师,凡遇漂亮的建筑、新颖的设计就拍下,据说他电脑里收藏的“宝贝”至少也有上万张。

他有两类本子,一类叫做“经验本”,记录着每个经手项目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类叫做“能源本”,摘录着新理论新知识和国内外特殊情况解决方案,粗粗一数,如今已有几十本……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前瞻着学,倒逼着学,立体纵横全方位地学……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耕耘,换来了他今日的“神奇”。

事业强人——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求是

“全所超过80%的设计图纸要由您终审把关,‘拍板’时会不会纠结?”采访时,笔者闲聊了一句。

谭可可笑了笑,说道:“做好‘加减法’,没什么为难的。”他举重若轻的一句,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加减法”是个啥?这里头有学问。

研究某战略工程时,有人提出某种“高大上”的特种防护门,这是个创新点十足的课题,谭可可却认为创新首先应结合工程实际,要合理可行,以该课题对结构与材料要求太高的原因否决了提议,也省掉了大笔经费。同一工程的某项实验中,他根据理论推算和工程经验,力排众议,坚持将最后一次试验的炸药量提高一倍,最终获得了更广泛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在设计某国防工程中,相关专业在使用流程设计中按老模式布局,谭可可结合装备性能特点,大胆改变专业常用的布局方案,提出全新思路进行布局,不仅提高了核心区防护能力,建筑面积还比初始方案下降10%。

类似的事情,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为避免科研工作走弯路、开虚花,谭可可同大家一道提出了“缺乏充分调研论证不开题、与打赢联系不紧密不开题、没有科技创新点不开题”的“三不开题”原则,确保科研课题与战斗力建设无缝对接。

育才达人——发展的根本在于源源不断地培育新人

谭可可在设计科研这条道路上,尽管走得艰辛,却也走得更远,但最令他骄傲的还是身后这群年轻人。

现任某研究室工程师的石开,在从业之初,就得到谭可可的指导和培养。在某重大国防工程项目设计中,谭可可带着石开一点点测算数据,一段段核准坐标,一遍遍对比优劣,反复验证核算,推翻设计方案10 余次, 最终方案获得认可,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了军队勘察设计一等奖。

如今,在谭可可的悉心指导下,石开已经成长为国防工程专业骨干人才,并担任专业组组长,同时,石开也将从谭可可学到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年轻同志,做到有序传承。

薪火相传,不知其尽。这些年,谭可可以大量的工程科研与设计项目指导多名技术人员成长进步,先后指导帮带培养了数十名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进步,其中1人被评为二炮“十大砺剑尖兵”,2人被评为二炮导弹专家,21 人次立功。2014 年,以他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 还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