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李叔同?

177 2024-11-04 15:14 admin

一、如何评价李叔同?

(一)

我编辑过李叔同的传记,也曾经用几个月的时间阅读过《弘一大师全集》。

我想,我应该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今天写的这些东西,无关于卖书。

(二)

实际上,最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有关未来的话题。

当然和新的一年开始了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其实可能关系也不是很大。

因为未来其实一直都在,如利刃悬天。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不同的责任和哀愁。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除了过好自己之外,还承担了一些比上一代人更多的对上一代人的责任。

因为在这代人的人生初段,从父辈以至祖父辈所获得的滋养,远比之前的其他代际要多。

这一点无关乎贫富。

(三)

人一出生之后,就自然面临着一个接受教育的问题。

不幸的是,现行的教育,无法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教育”机制,甚至,是在扼杀“自我教育”。

不过,一旦一个人开始接触“自我教育”,就不得不去思考未来。

李叔同,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程度非常高的人。

他少年时代转益多师。

这得益于他拥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家世。

他的家庭从政从商,能够接触到当时顶级的资源,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他自由的去吸收他想要吸收的学养。

那些他从小仰望的大师们,就生活在他的身边,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带给他不同于常人的眼界和积累。

那些别人仰望的大师们,后来就成为他的朋友,他们教学相长,相互间不断的切磋交流。

中国人固有的“忠孝”传统,其实也让他遵守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原则。

在母亲去世后,李叔同选择去日本留学,接触真正的艺术。

在那个阶段,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就是“艺”。

(四)

李叔同身兼多艺。

书法、篆刻自然不用多说。

少年即有“双行李文涛”之称。

不但写得好,还写得快。用笔的手法和文思都超迈他人。

“二十文章惊海内”,听起来就是一个文人才子,做翩翩公子好极了。

但不同于一般世家公子,他还对于戏曲这种当时被看做是下九流的玩意保有高度的兴趣。

或许是因为庶出吧,他能够登台唱戏。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李家的教育本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

去日本主要是学美术,还主要是西画。

见过真正好的东西,再回到国内的时候。

他已经从一个文人才子变成了身兼图画和音乐两门的老师。

做老师,李叔同认真严格,要不就不教,教就要和学校谈好一切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的,我干不了。

对学生也是这样,看到好苗子,无论如何也要保下来。

学到身上的“艺”并没有束之高阁。

他还做编辑。选稿、编书,设计广告。

堪称那时候最新潮的设计师。

就在他的艺术、交谊和人望成就达到自身的顶点的时候。

他,出家了。

(五)

有关李叔同出家,他为什么出家这些话题已经有很多前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觉得理由很简单。

李叔同,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生活。

也一直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想要的是一种什么生活。

在完成了“自我教育”之后,他对自己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他一方面把现有的生活都做到了极致,一方面不停的调整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最后出家。

出家对于李叔同来说只是找到自己的一个过程。

如果那个他心目中最好的自己,需要用其他方式来找到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的。

(六)

回到开头的那个有关未来的话题。

一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非常难的。

在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之后,通过对自己的掌握,来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更难的。

在选择之后,不悔。

才是通透的。

李叔同区别于大多数人的,并不是他出家了。

而是他通透了。

因为还有很多出家人,一生也做不到通透。

(七)

当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对未来的判断还不明,对自己的选择还有悔,人就会焦虑,会自我怀疑。

二零一八年对于我来说,其实一直处于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

一方面是我逐渐认识到了一个之前不曾认识的自己。

一方面是我对自我未来的期许,由于能力的问题,还达不到,而我在自我怀疑中在不断的思考要不要修改这个期许。

因为如上种种,我做不到坚定。

这也就是李叔同值得人们羡慕的地方。

他每每决定去做一件事,艺也好,教也好,佛也好,都无比的坚定,也从来没有过后悔。

(八)

所以,我总在想,你不能白编了一本李叔同的传记,白读了他的那些思想吧。

可你又如何能活得像他一样坚定呢?

二零一九年一月九日

二、同济大学保研率?

同济大学的保研率相对较高。1. 因为同济大学作为一所985高校,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科研并获得保研资格。2. 同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开设了一系列科研导向的课程和项目,为保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保研指导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导师指导和素质拓展,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和潜力。4. 学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有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保研机会和资源。综上所述,同济大学的保研率较高,为有志于科研发展和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三、同济大学保研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预计能获得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基础和能力;

四、李叔同 春游曲赏析?

谢邀,先来一张李叔同的画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佛教兴盛,尤其是大都市,寺宇林立。而说南朝的大都市,不得不说建康和扬州。

南京,是古建康;而杭州,古扬州所属。这两个地方,到了今天也是古寺众多。

李叔同就是在这两个地方,与佛结缘。

李叔同是在杭州虎跑寺(也就是济公出家的那个寺)剃度的,不过,他与佛结缘可是在之前。

李叔同归国后,先应南京某学府之邀任教,后又应杭州某学府之邀任教,身兼两职,于是他半个月住南京,半个月住杭州。

他在杭州的住所,距离西湖,不过一千多米,那时候,他还常去西湖边的昭庆寺去看一看。

可惜,这座千年古刹如今已经拆了,是少年宫和省人民大会堂的现址。

根据李叔同自己说过的,第二年,李叔同又曾经在西湖边的广化寺住了一段时间,

这一年,民国二年,也就是1913年,李叔同写《春游》的同一年。


眼中景,心中境。

先说说这首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音乐我是不懂的,只说文字。

看似简单的文字,其实里面有禅意。

禅意在哪里?我们先看看古代僧人写过的诗:

唐代高僧法振: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宋代高僧重显:门外春将半,闲花处处开。山童不用折,幽鸟自衔来。
南宋高僧守璋: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这些风景禅诗的意境,是否十分相似?

风景禅诗,应该成为一个单独的分类,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是淡然、清净、安详、愉悦的精神境界。

有个笑话,苏东坡和佛印,佛印看苏东坡像一尊佛,苏东坡看佛印像一坨屎,以此来说苏东坡修为不够,因为眼中的景,就是心中的境。

文字,其实还算一般,至少不是同类型中的佼佼者,但关键是文字所表达出的这一种心境。

清净淡然,看到的景色,也是那么美妙空灵。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佛,讲一颗清净心。李叔同是师从净土宗,净土宗同样也讲的是一颗清净心。

什么是清净心?一颗没有被污染的心。

世俗的人,心是个垃圾场,负面情绪全在里面。我有个朋友,工作时总是抱怨,出去旅游时也总是抱怨,我曾经邀请他来我这里游玩,可他除了一路抱怨,发泄负面情绪,好像从来没有融入过景色,用一颗清净的心去欣赏过景色。

这样的心,是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

但真正清净的心,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

拥有这样一颗清净心,再看风景时,就不一样了。我们眼中的世界,是浮躁的,吵杂的,有时候借景抒情,是斗志昂扬的,是伤心落寞的,但在有佛性的人眼中,一切是如此淡然。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没有什么华丽的修辞,没有什么婉约,没有什么豪放,有的只是那种淡然的心境,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为什么说到了王维的这一句诗?因为觉得和李叔同的“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异曲同工。

个人觉得,《春游》中的最后这一句,最重要,而最后这一句中最重要的,又是“疏钟”这两个字。

伴着“疏钟”送夕阳。

这首《春游》,写于西湖湖畔,哪里有钟声?民国初的西湖湖畔,寺宇林立,因此很明显就知道,这是哪里传来的钟声。

都说晨钟暮鼓,可其实,在寺庙中,都是敲鼓也敲钟的。

傍晚日落时的钟声,很有可能是僧人止静后开静的钟声。

西湖边上,春意盎然,百花齐开,风景如画,游人如在画中,而当游人归去,日已西沉,伴着不远处千年古刹中传来的阵阵钟声,目送夕阳……

心境平和,禅意悠远。


摘抄一段别人写的:

音乐,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
绘画,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
戏剧,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书法,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他是西冷印社的早期成员;
教育,他培养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艺术家。
佛学,他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这里说的“他”,就是曾经的风流才子李叔同,后来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我心的偶像。

五、李叔同身世?

李叔同(1880一1942)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候、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后留学日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并加入同盟会。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校。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年入闽,曾创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1942年卒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六、李叔同诗词?

清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词有:“《送别》,《早秋》,《春游》,《悲秋》,《月夜》,《落花》,《月》,《晚钟》,《清凉歌》,《清平乐.赠许幻园》,《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老少年曲》。”

七、李叔同成就?

成就为: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八、李叔同作品?

主要作品:《夕歌》《春游》《三宝歌》《送别》《梦》《清凉》《花香》《世梦》《归燕》 等 。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九、李叔同星座?

天秤座天秤座的人,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希望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完美的一面,但也易让人感觉虚荣、做作。

他们喜欢从正反两面看待问题,力求公平公正,最怕冲突和不协调;天秤座的人,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懂得享受生活。天秤座的人,凡事要求公平,热衷于团队合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只是有时,天秤座遇事摇摆不定,难以抉择,常给人瞻前顾后的印象。

十、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扩展知识:

名家点评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太虚大师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周恩来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